[实用新型]一种钢轨包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86352.3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2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龚湛林;周开爵;杨蒙蒙;杨自祺;唐曙波;王泽勇;于日志;张海燕;陈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信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1/00 | 分类号: | E01B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唐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包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包裹系统,其包括用于在钢轨的周侧包裹护轨层,所述钢轨用于通过扣件系统固定安装在铁路轨枕上;所述钢轨包裹系统包括顶面板组件、第一侧面板组件、第二侧面板组件及底面板组件,所述顶面板组件、第一侧面板组件、第二侧面板组件、底面板组件及轨枕与钢轨共同围设形成成型空间,所述护轨层成型在成型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在钢轨的外侧周缘分别设置顶面板组件、第一侧面板组件、第二侧面板组件及底面板组件,并围设形成成型空间,通过外部浇注机向成型空间内浇注入聚氨酯材料,直至将成型空间浇注满后成型为护轨层,实现钢轨一体化的化学结合护轨层包裹的问题,彻底解决钢轨结构埋地所出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轨包裹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世界各大城市为解决现有的地铁投资昂贵、建设周期长等缺点发展而来。埋入式轨道使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共享路权的运行方式得以实现,在目前国内外在建或已经建成的现代有轨电车中应用较多。轨道结构埋入地下,需要有包裹系统进行保护,其要达到隔离有轨电车车辆运行引起的土地结构的振动传递,同时具有密封阻水、绝缘、防腐等作用,同时起到钢轨与路面的隔离与过渡的作用。
现有技术所使用的钢轨包裹系统基本是由轨顶密封材料、左右侧护轨材料、轨底护轨材料和扣件罩部件,通过物理拼接或刷涂胶粘剂等方式分块式组装而成。如公开专利CN210561492U、CN111021162A、CN205223751U等。分块式组装包裹系统必然存在缝隙,密封效果不佳,不能起到良好的隔绝防腐作用。
同时,由于轨道施工尺寸的精确度低,轨间距公差大,无法使钢轨包裹材料在工厂中进行预留位置制备;也无法在工厂内对钢轨连续包裹预制,这样会存在扣件固定和刚度变化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轨包裹系统,在轨道铺设完成后,根据实际轨道状态,对钢轨进行后现场浇注包裹,实现钢轨一体化的化学结合包裹系统,彻底解决目前轨道结构埋地所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轨包裹系统,其用于在钢轨的周侧包裹护轨层,所述钢轨用于通过扣件系统固定安装在铁路轨枕上;所述钢轨包裹系统包括顶面板组件、第一侧面板组件、第二侧面板组件及底面板组件,所述顶面板组件贴合在钢轨上端面设置,所述第一侧面板组件与第二侧面板组件分别设置在钢轨的两侧,并与钢轨间隔设置,所述底面板组件设置在钢轨的底端部,并与钢轨间隔设置,所述顶面板组件分别与第一侧面板组件及第二侧面板组件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面板组件两侧分别与第一侧面板组件底端部一侧及第二侧面板组件底端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面板组件与轨枕上端面对接设置,所述顶面板组件、第一侧面板组件、第二侧面板组件、底面板组件及轨枕与钢轨共同围设形成成型空间,所述护轨层成型在成型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板组件由多个并列设置的顶面板组成,所述顶面板两侧边缘处开设有浇注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板组件包括第一扣件侧板及第一连接侧板,所述第一扣件侧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匹配扣件系统设置,所述第一扣件侧板于第一开口周侧向下凸伸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钢轨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与第一扣件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板组件包括第二扣件侧板及第二连接侧板,所述第二扣件侧板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匹配扣件系统设置,所述第二扣件侧板于第二开口周侧向下凸伸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钢轨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侧板与第二扣件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面板组件由多个底面板组成,其中部分底面板一端边缘与轨枕上端面贴合设置,所述底面板之间相互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板组件与第一侧面板组件及第二侧面板组件上端部通过卡扣机构进行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信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信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863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追踪对焦式无影灯
- 下一篇:一种印刷油墨分散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