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87985.6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4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贾鹏飞;孙栋;钟智贤;程川;张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14 | 分类号: | E04G17/14;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呼和浩特市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5107 | 代理人: | 经国富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西大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体 连接 装置 | ||
1.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楞组件(10),所述背楞组件(10)包括上方管(110)、下方管(120)和固定件(130),所述下方管(120)设置于所述上方管(110)下方,两组所述固定件(130)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方管(110)和所述下方管(120)两端,所述上方管(110)和所述下方管(120)之间构成空隙层,所述上方管(110)和所述下方管(120)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11)多组;
连接组件(20),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方槽管(210)、定位杆件(220)、限位垫片(230)、蝶形螺母(240)和楔形板(250),所述方槽管(210)卡设于两组所述上方管(110)和所述下方管(120)端部,所述方槽管(210)侧面开设有条形槽(211),是定位杆件(220)一端分别贯穿于所述条形槽(211)以及所述上方管(110)和所述下方管(120)之间的空隙层,所述限位垫片(230)和所述蝶形螺母(240)分别设置于所述方槽管(210)外侧,且所述限位垫片(230)贯穿于所述定位杆件(220)端部,所述蝶形螺母(240)螺接于所述定位杆件(220)端部,所述方槽管(210)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12)多组,且所述楔形板(250)底部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111)和所述第二限位孔(21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30)包括第一螺杆(131)、第一螺母(132)和第二螺母(133),所述第一螺杆(13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方管(110)底部,且所述第一螺杆(131)底端贯穿于所述下方管(120),所述第一螺母(132)和所述第二螺母(133)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方管(120)上方和下方,且所述第一螺母(132)和所述第二螺母(133)分别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杆(13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管(120)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螺杆(131)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管(110)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0),所述限位杆(140)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下方管(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管(120)顶部卡设有第二通孔(122),所述限位杆(140)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二通孔(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板(250)底部安装有调节件(2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60)包括横板(261)、第一固定螺栓(262)和第二固定螺栓(263),所述横板(261)中部开设有通口(264),所述楔形板(250)底端贯穿于所述通口(264),所述第二固定螺栓(263)纵向贯穿于所述通口(264)和所述横板(261),两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262)的螺杆螺接贯穿于所述横板(2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6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母(265),所述第一固定螺栓(262)的螺杆螺接贯穿于所述第三螺母(26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板(250)侧面开设有安装孔(251),所述第二固定螺栓(263)的螺杆贯穿于所述安装孔(2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背楞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件(220)包括第二螺杆(221)和定位板(222),所述定位板(22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221)一端,且所述第二螺杆(221)另一端活动贯穿于所述条形槽(211)和空隙层,所述蝶形螺母(240)螺接于所述第二螺杆(221)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879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