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地形车薄壁防尘盖拆卸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95527.7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4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亚;刘瑞涛;胡玉柱;罗乔;陈进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形 薄壁 防尘盖 拆卸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薄壁防尘盖拆卸工装,包括底托板、操作杆和至少两个哈夫块,每个哈夫块均通过支承杆固定连接于底托板上,所有哈夫块依次首尾相互固定连接后围绕组成具有封闭环形中通孔的支承组件,操作杆通过螺纹副与支承组件的中通孔配合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承杆将用户拆卸该防尘套的施力点延伸至车身内侧狭小的操作空间以外,并且通过操作杆将用户施加的操作力传递至压块上,使防尘套表面受力更均匀,能够有效防止防尘套在拆卸过程中产生形变,使防尘套后期能够继续使用,支承组件由至少两个哈夫块组成,有利于维修人员在操作现场进行灵活组装,通过在操作杆上插装助力杆,以方便操作人员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维修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薄壁防尘盖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的全地形车结构中,全地形车拐臂根部安装有薄壁防尘套、在对车辆进行维修时,由于车身内侧操作空间狭小,使该薄壁防尘套极难拆卸,并且由于防尘套壁薄,如若施力大小过当则会使防尘套出现形变,影响后期防尘套的继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薄壁防尘盖拆卸工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薄壁防尘盖拆卸工装,包括底托板、操作杆和至少两个哈夫块,每个哈夫块均通过支承杆固定连接于底托板上,所有哈夫块依次首尾相互固定连接后围绕组成具有封闭环形中通孔的支承组件,所述操作杆通过螺纹副与所述支承组件的中通孔配合连接。
所述全地形车薄壁防尘盖拆卸工装还包括压块,压块上设置有榫槽,所述操作杆下端设置为榫头,所述操作杆下端与压块通过该榫头与榫槽的配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榫槽为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的燕尾槽形。
所述操作杆上端还插装有助力杆。
所述助力杆为螺栓。
所述助力杆为螺栓,所述助力杆末端还螺接有防脱螺母,所述操作杆连接于所述助力杆首端与防脱螺母之间。
所述支承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副与所述底托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承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六角螺母,所述哈夫块夹持于两个六角螺母之间。
所述底托板上还设置有卸料孔,卸料孔与所述支承组件的中通孔上下对应。
所述卸料孔中心轴线与所述支承组件的中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所述哈夫块数量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承杆将用户拆卸该防尘套的施力点延伸至车身内侧狭小的操作空间以外,以方便维修人员拆卸防尘套,并且通过操作杆将用户施加的操作力传递至压块上,压块与防尘套表面配合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防尘套表面受力更均匀,能够有效防止防尘套在拆卸过程中产生形变,使防尘套后期能够继续使用,另外,支承组件由至少两个哈夫块组成,有利于维修人员在操作现场进行灵活组装,通过在操作杆上插装助力杆,以方便操作人员施力,实现省力的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底托板,2-操作杆,3-哈夫块,4-支承杆,5-支承组件,6-压块,7-助力杆,8-防脱螺母,9-六角螺母,10-卸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95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车散热器安装支架
- 下一篇:精密缝布料固定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