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欠压保护电路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96336.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0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杰;常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H3/24 | 分类号: | H02H3/24 |
代理公司: | 安阳金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0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保护 电路 模块 | ||
一种新型欠压保护电路模块,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9的源极连接在VDD上,双极性晶体管Q1、双极性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且与MOS管M2的漏接连接,双极性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VSS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2的前端连接VDD、后端连接MOS管M5的漏极,MOS管M6的源极接VSS、栅极连接MOS管M2的漏极、漏极接电阻R2的后端,MOS管M7的源极连接电阻R3的前端、漏极接电阻R2的后端、栅极与漏极相连,MOS管M8的源极接VSS、漏极接电阻R3的前端、栅极接欠压保护输出端。本电路模块可靠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欠压保护电路模块,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欠压保护电路是芯片和器件正常工作时的常用电路模块,传统的欠压保护电路电路结构和原理都比较简单,但是都需要带隙基准源和电压比较器。其缺点在于:当系统电源电压较低时,电压比较器由于偏置电流较小,很难保证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带隙基准源也不能保证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这将极大的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还有电压比较器会使电路的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欠压保护电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欠压保护电路模块。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欠压保护电路模块,包括多个MOS管, 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9的源极连接在VDD上,MOS管M1、MOS管M2、MOS管M3的栅极相连,MOS管M3的漏极与栅极相连、MOS管M1的漏极与栅极相连,偏置电流加在MOS管M1的漏极上,双极性晶体管Q1、双极性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且与MOS管M2的漏接连接,双极性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MOS管M2的漏极上,双极性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VSS,双极性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MOS管M3的漏极,双极性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接VSS,MOS管M4的漏极与MOS管M3的漏极相连,MOS管M4的源极接VSS,电阻R2的前端连接VDD;电阻R2的后端连接MOS管M5的漏极,MOS管M5的漏极与栅极相连,MOS管M5的源极接VSS,MOS管M6的源极接VSS、栅极连接MOS管M2的漏极、漏极接电阻R2的后端,MOS管M7的源极连接电阻R3的前端、漏极接电阻R2的后端、栅极与漏极相连,电阻R3的后端接VSS,MOS管M8的源极接VSS、漏极接电阻R3的前端、栅极接欠压保护输出端,MOS管M9漏极接反相器前端、栅极接电阻R2后端,反相器后端为欠压保护输出端,MOS管M10的栅极接MOS管M2的漏极,其中MOS管1、MOS管2、MOS管3、MOS管9是PMOS,其余MOS管为NMOS,双极性晶体管都为npn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极性晶体管Q1、双极性晶体管Q2的发射结面积比为1:8。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电路模块采用无外来基准源和电压比较器机构,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欠压保护电路在低压情况下的可靠性问题,同时由于不需要外来基准源和电压比较器,电路的功耗可以做到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模块的电路图。
图2是本电路模块的欠压保护瞬态特性曲线。
图3是本电路模块的回差电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工学院,未经安阳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96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铁芯叠装抓料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取样的pH值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