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射性粒子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00342.0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泽;成德雷;吕维富;朱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性 粒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静脉癌栓治疗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放射性粒子条。包括管体和封闭于管体内部的放射性粒子,所述管体上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将管体定位在门静脉中的指定位置处。放射性粒子条的截面尺寸远小于门静脉的截面尺寸,当将放射性粒子条放置在门静脉中时,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会带动放射性粒子条的移动,而导致放射性粒子条偏离指定的病变处。本实用新型在放射性粒子条上设置了定位件,定位件能够将放射性粒子条固定在门静脉中的指定病变处,以防止放射性粒子条的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静脉癌栓治疗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放射性粒子条。
背景技术
肝癌门静脉栓的形成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门静脉癌栓不仅可导致肝癌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还可以阻塞门静脉,使肝癌患者门静脉高压加剧,继而引发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门静脉癌栓内放射粒子条植入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门静脉癌栓治疗方式,该技术通过影像学引导将放射粒子条植入癌栓内,利用放射性粒子持续发射β或γ射线,经低剂量率连续辐射作用,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肿瘤细胞生长,达到治疗肿瘤目的。
现有的放射性粒子条放置在门静脉中之后,因门静脉中血液的流动或体位变化可导致放射性粒子条偏离门静脉中的病变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射性粒子条,能够固定在门静脉中的病变处,以防止因放射性粒子条的移动而偏离病变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放射性粒子条,包括管体和封闭于管体内部的放射性粒子,所述管体上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将管体定位在门静脉中的指定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为弹性环状的,定位件垂直于管体的最大径向截面的尺寸大于门静脉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由两组弹性的定位圆弧段组成,两组所述定位圆弧段的一端与管体的尾部相连接,两组所述定位圆弧段的另一端相对接;
两组定位圆弧段构成的圆环的外直径大于门静脉的内直径。
进一步优选的,两组定位圆弧段关于管体的轴向对称。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其中一个管口为敞开状,另一个管口为封闭状,所述放射性粒子滚动设置在管体内部的;
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阻止放射性粒子从管体的敞口状的管口中掉落出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管体内部启闭该管体管口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管体构成转动配合,所述限位板为对开状,且对开的限位板总尺寸大于管体的管口尺寸。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靠近首部的内壁上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板铰接在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的槽宽与限位板的长度相适配。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转动设置在凹槽靠近管体首部的槽壁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管体内部启闭该管体管口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管体构成转动配合;
当所述限位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限位板与管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大于放射性粒子的尺寸。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壁上与限位板相对应的位置处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板转动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的槽宽与限位板的长度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放射性粒子条的截面尺寸远小于门静脉的截面尺寸,当将放射性粒子条放置在门静脉中时,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会带动放射性粒子条的移动,而导致放射性粒子条偏离指定的病变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00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削加工中心的打刀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穿刺导引针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