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00731.3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0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家汨;梁成磊;张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润田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9 | 分类号: | B60C2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000 山东省枣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卡车 轮胎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包括车架、车头、固定连接于车头底部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板和车架的连接杆和固定连接于车架顶部的装载箱,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正面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前轮组,所述固定板和车架的底部之间且位于前轮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散热罩和两个安装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散热管上安装的第二喷头将水源喷洒至前轮组的前轮胎胎面进行吸热散热,第二散热罩呈半弧形,围绕前轮组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增加了喷洒面积,从而提高了对前轮轮胎的散热效率,防止车辆在高温天气,高速行驶中出现高温爆胎的现象,提高了驾驶员的行驶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卡车轮胎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重卡是重型卡车的简称,这是一种地道的、传统的、非正式的对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称谓,包括大家在公路上看到的各种专用车(洒水车、消防车、公路清洁车、油罐车、搅拌车等等)、自卸车(拉土车,都有举升器)、货车(运货的,包括牲口之类)以及一些不多见的越野车(军用的多)。
目前已有的重型卡车在长途货运中,在高温天气中长时间行驶时,地表温度过高,使得轮胎表面温度过高,并且承载货物的重量会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会使得轮胎表面发热,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爆胎的现象,降低了驾驶员的行驶安全,并且对轮胎的更换降低了货运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行驶过程中对轮胎表面无法进行散热降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包括车架、车头、固定连接于车头底部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板和车架的连接杆和固定连接于车架顶部的装载箱,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正面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前轮组,所述固定板和车架的底部之间且位于前轮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散热罩和两个安装板,所述第二散热罩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架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底部和车架的底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承重板,两个所述连接轴均与承重板转动连接,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泵,所述第二冷凝泵的进水端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底端与第二水箱的左侧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泵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第二散热罩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流通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第二散热罩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二散热罩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位于第二散热罩内部的一端与第二流通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罩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有与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远离第二散热罩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水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加水管,所述第二加水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盖。
优选的,所述车架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正面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后轮组,所述车架的顶部且位于装载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泵,两个所述第一冷凝泵的进水端均连通有第一进水管,两个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均连通有直角管,两个所述直角管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水箱且延伸至第一水箱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冷凝泵的出水端均连通有第一出水管。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底端均贯穿车架且延伸至车架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正面之间且位于第一出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散热罩,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正面。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的内部均开设第一流通腔,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折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润田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枣庄润田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00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