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堤越浪回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19801.X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2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陈俊昂;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3F5/04;E03F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程长文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堤 越浪回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堤越浪回排结构,包括集浪沟、蓄浪井、防浪涌消能板和回排通道,所述集浪沟设于海堤的堤顶,所述蓄浪井设于海堤的内部,其顶部与集浪沟连通,所述防浪涌消能板设于蓄浪井的内部,防浪涌消能板朝下且错开对称设置,所述回排通道设于蓄浪井的下部,一端与蓄浪井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海堤所处在的海域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越浪收集后以自排的形式回排到海域中,而无需排入堤后保护区水系或市政排水系统,减少了保护区排水设施的规模,降低了建设成本;且建造简单,对海堤结构影响小,运行管理也较为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堤排水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堤越浪回排结构。
背景技术
海堤越浪处置是海堤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越浪处置的方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排水沟等设施收集越浪后,排入堤后保护区水系或市政排水系统,但此举会加大保护区的排涝压力,将间接导致保护区排水设施规模加大,增加建设成本;第二种是在防浪墙背侧设置排水沟,并在排水沟中设置排水管通往海堤迎水坡外侧,如专利号为CN201921427936.7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越浪堤防后坡排水系统”,但此做法无法在高潮位情况下排水,需沿海堤设置较多的穿堤排水管,从而影响了海堤结构的稳定性,且排水管出口位于迎水坡上部,易对迎水坡造成冲刷;此外为了防止波浪通过排水管逆向流进排水沟,还需在每个排水管出口设置类似拍门的装置,对运行管理带来不便。
而近年来一方面暴雨等极端天气常发,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生态和城市景观等问题避免海堤“围城”,海堤的建设常降低堤顶高程使越浪量加大,但也一定程度上对堤上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寻找一种有利于越浪自排,对海堤结构影响小,且运行管理方便的排浪结构,对减轻保护区的排涝压力和海堤的运行管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海堤越浪回排结构,该回排结构能够将越浪收集后以自排的形式回排到海域中,该回排结构对海堤结构影响小,运行管理也较为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堤越浪回排结构,包括集浪沟、蓄浪井、防浪涌消能板和回排通道,所述集浪沟设于海堤的堤顶,所述蓄浪井设于海堤的内部,其顶部与集浪沟连通,所述防浪涌消能板设于蓄浪井的内部,防浪涌消能板朝下且错开对称设置,所述回排通道设于蓄浪井的下部,一端与蓄浪井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海堤所处在的海域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浪井的上部截面面积大于下部截面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浪涌消能板的数量不少于两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浪涌消能板朝下30~45°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浪涌消能板朝下45°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浪井的顶部设有检修盖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浪沟的断面尺寸根据越浪量计算确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浪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蓄浪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越浪收集后以自排的形式回排到海域中,而无需排入堤后保护区水系或市政排水系统,减少了保护区排水设施的规模,降低了建设成本;且建造简单,对海堤结构影响小,运行管理也较为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堤越浪回排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海堤越浪回排结构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19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粉的分级筛选装置
- 下一篇:天然气管道自动分输实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