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液氨存储舱内蒸发氨气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27522.8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片成荣;张义明;吴楠;吕岩;方芳;嵇智勇;李达;赵贵军;林树良;刘竹风;王笑虹;王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08 | 分类号: | B63B25/08;B63J2/14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存储 蒸发 氨气 系统 | ||
一种减少液氨存储舱内蒸发氨气的系统,有液氨存储舱,液氨存储舱内设置有一台液氨泵,液氨存储舱内部、顶部设置有喷淋管路,喷淋管路带有喷口,液氨存储舱外部设置有液氨冷却装置,液氨泵与液氨冷却装置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第一管路一端与液氨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液氨冷却装置入口相连通,液氨冷却装置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喷淋管路相连通。本发明仅通过液氨泵输送及冷却装置冷却,可节省电力。从根本上降低舱内液氨温度,有利于提高舱内液氨介质对不同类型存储舱的适应性;同时采用舱内喷淋来减少舱内蒸发气体,维持舱内压力稳定,安全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液氨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持续保持液氨存储舱低温温度,降低液氨存储舱内蒸发氨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氨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工业、冶金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实现氨在船舶上存储运输,通常将其加压或冷却,以为液体状态存储,以节省存储空间。
根据船型尺度、液氨运载容积等不同,通常采用不同型式的液氨存储舱。液氨存储舱通常分为半冷半压式C型储舱,设计温度-40℃,设计压力4~10barg不等,适用于6000m3左右及以下容积存储;另一种是全冷式A型储舱或B型储舱或薄膜型储舱,设计温度-40℃,设计压力≤0.7barg,适用于6000m3左右及以上容积存储。
氨气具有剧毒,液氨氨存储舱内蒸发气体不允许直接向舱外排放。由于舱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存在巨大差异,热量通过热传导或辐射等方式源源不断进入舱内,导致存储舱内液氨时刻挥发产生蒸发气体。船舶航行期间,液氨存储舱内由于蒸发气体积聚,导致压力不断升高,必须采取措施转移或减少舱内蒸发气体,否则将造成安全事故。
业内通常采用蒸发气体再液化方法,将液氨存储舱内的蒸发气体再液化为液体,并返回液氨存储舱内,该种方法采用气体压缩机对蒸发气加压做功,膨胀液化,消耗大量电能。外部环境热量不断透入液氨存储舱内,不但会造成液氨的挥发闪蒸为蒸发气体,同时还会造成舱内液体氨的温度不断升高。液氨舱内蒸发气体再液化的方法,仅能将蒸发气体再液化为液体状态,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舱内存储的原本液体氨的温度。液体氨温度越高,其运输时将需要更高的存储压力才能维持液体状态,因此,若存液氨运输舱内的液体氨温度过高,将无法再驳运至其他船采用全冷式液氨储舱进行存储,这将不利于液氨随后的卸货驳运及运输操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液氨存储舱内蒸发氨气的系统,旨在达到利用自有系统内的资源,减少液氨存储舱内的氨气蒸发,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少液氨存储舱内蒸发氨气的系统,有液氨存储舱,液氨存储舱内设置有一台液氨泵,液氨存储舱内部、顶部设置有喷淋管路,喷淋管路带有喷口,液氨存储舱外部设置有液氨冷却装置,液氨泵与液氨冷却装置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第一管路一端与液氨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液氨冷却装置入口相连通,液氨冷却装置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喷淋管路相连通。
上述一种减少液氨存储舱内蒸发氨气的系统,更进一步地,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液氨存储舱,液氨存储舱与液氨冷却装置串联,液氨存储舱之间并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氨蒸发气再液化采用气体压缩机对蒸发气做功并液化,耗电量高,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仅通过液氨泵输送及冷却装置冷却,可节省电力。
2.本发明对液氨存储舱内的液体介质进行进一步降温冷却,从根本上降低舱内液氨温度,有利于提高舱内液氨介质对不同类型存储舱的适应性;同时采用舱内喷淋来减少舱内蒸发气体,维持舱内压力稳定,安全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氨存储舱、2-液氨泵、3-喷淋管路、4-液氨冷却装置、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7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