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手持眼底照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28587.4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虎;杨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手持 眼底 照相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持眼底照相机,包括相机本体、镜筒、系绳、垫圈以及镜片,所述相机本体的顶部设有齿条,且所述齿条与相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镜筒的顶部中心处设有齿轮柱,且所述齿轮柱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柱的中心处设有轮轴,且所述齿轮柱与镜筒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板顺时针翻转嵌入到方形槽中,向左滑动相机本体嵌入镜筒中,收复完成后,可通过系绳携带照相机,再次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逆时针转动齿轮柱,由于齿轮柱与齿条啮合,齿轮柱通过齿条将相机本体推出镜筒,当相机本体端部移出镜筒外部时,医护人员可直接将相机本体拉出镜筒,该照相机为组装式结构设计,可折叠收复,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手持眼底照相机。
背景技术
眼底的血管是人体唯一可通过体表直接观察到的血管,采用眼底照相机,医生可以检查眼底的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及屈光介质是否有病变存在,同时还可以通过眼底照相机的协助对其他器官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判断;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眼底照相机为一体式结构设计,体型仍然大,不便于携带。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手持眼底照相机,通过将支板顺时针翻转嵌入到方形槽中,向左滑动相机本体嵌入镜筒中,收复完成后,可通过系绳携带照相机,再次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逆时针转动齿轮柱,由于齿轮柱与齿条啮合,齿轮柱通过齿条将相机本体推出镜筒,当相机本体端部移出镜筒外部时,医护人员可直接将相机本体拉出镜筒,该照相机为组装式结构设计,可折叠收复,便于携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手持眼底照相机,包括相机本体、镜筒、系绳、垫圈以及镜片,所述相机本体的顶部设有齿条,且所述齿条与相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镜筒的顶部中心处设有齿轮柱,且所述齿轮柱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柱的中心处设有轮轴,且所述齿轮柱与镜筒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所述相机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板,且所述支板的一端与相机本体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所述相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方形槽,且所述支板嵌入设置在方形槽中,所述支板的两侧均设有防滑贴,且所述防滑贴与支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相机本体设置于镜筒的一侧,且所述相机本体嵌入设置在镜筒中。
优选的,所述系绳设置于镜筒的一侧底部,且所述系绳与镜筒通过挂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片设置于镜筒的内腔另一侧,且所述镜片与镜筒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垫圈设置于镜筒的另一端,且所述垫圈与镜筒通过粘胶固定连接,所述垫圈为硅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相机本体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凹槽,且所述齿条嵌入设置在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镜筒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通槽,且所述齿轮柱以及轮轴均嵌入设置在通槽中。
优选的,所述相机本体的底部另一侧固定设有滑块,所述镜筒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块与滑槽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板顺时针翻转嵌入到方形槽中,向左滑动相机本体嵌入镜筒中,收复完成后,可通过系绳携带照相机,再次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逆时针转动齿轮柱,由于齿轮柱与齿条啮合,齿轮柱通过齿条将相机本体推出镜筒,当相机本体端部移出镜筒外部时,医护人员可直接将相机本体拉出镜筒,与现有一体式结构设计的照相机相比,该照相机为组装式结构设计,可折叠收复,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8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