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0699.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97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张森峰;王周田;李晓强;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张锡军;杨冬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型腔 锻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上模芯、下模芯、上顶杆、下顶杆以及锻件,所述锻件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围成的型腔内,所述上顶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段、中间段和下段,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大于上段和下段的直径,且中间段与下段一体成型;所述上模芯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中间段位于定位槽中,且中间段与定位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下段贯穿下模芯,上段贯穿上模并与中间段接触。通过将上顶杆分为两部分,且对上顶杆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了上顶杆的长径比,提高了上顶杆的强度,且增加了弹簧作为缓冲,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上顶杆受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
背景技术
深型腔锻件(如轴颈、鼓筒等)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的核心转动位置,产品材质属于钛合金或高温合金,组织性能要求高。由于高温合金的锻造温度区间较窄,并且变形抗力大,模锻时经常采用包套等方式,锻件易发生粘模现象。常规的顶出设计及制造方法,不能有效的解决粘模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模锻设备一般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芯3、下模芯4、上顶杆5以及下顶杆6,图1中的上顶杆5下端体积大,与锻件接触面积大,常发生锻件粘住上顶杆5的情况,图2中的上顶杆5的高径比很大,顶出锻件时上顶杆5易发生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防止锻件粘模,保证锻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上模芯、下模芯、上顶杆、下顶杆以及锻件,所述锻件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围成的型腔内,所述上顶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段、中间段和下段,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大于上段和下段的直径,且中间段与下段一体成型;所述上模芯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中间段位于定位槽中,且中间段与定位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下段贯穿下模芯,上段贯穿上模并与中间段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和下段的强度大于上段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锻件的上表面覆盖有保温层,保温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固体燃料层,固体燃料层与上模芯之间设置有润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燃料层为干锯末层。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层为润滑纤维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上顶杆分为两部分,且对上顶杆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了上顶杆的长径比,提高了上顶杆的强度,且增加了弹簧作为缓冲,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上顶杆受损。由于上顶杆的下端面积较小,与锻件的接触面积小,可防止锻件粘在上顶杆上,保证锻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顶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锻件与上模芯配合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上模芯;4—下模芯;5—上顶杆;51—上段;52—中间段;53—下段;6—下顶杆;7—弹簧;8—锻件;9—保温层;10—固体燃料层;11—润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深型腔锻件的模锻结构,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芯3、下模芯4、上顶杆5、下顶杆6以及锻件8,所述锻件8位于上模芯3和下模芯4围成的型腔内。上模1、下模2、下顶杆6以及锻件8采用现有结构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0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色染料添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放射科影像诊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