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破解且卫生的隐藏式拉手及应用该拉手的智能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5021.4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0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吴镇辉;吴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米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吴镇辉 |
主分类号: | E05B5/02 | 分类号: | E05B5/02;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解 卫生 隐藏 拉手 应用 智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拉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藏式拉手及应用隐藏式拉手的智能门。包括拉手主体、外壳、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具体驱动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身份识别模块和用于打开隐藏式拉手的外部输入模块,且微控制单元、身份识别模块和外部输入模块通过电连接,拉手主体包括常见面和隐藏面,且隐藏面为拉手必需打开状态才能接触的面,身份识别模块安装在隐藏面处,防止不法分子对可见的身份识别模块进行破解,同时也避免了用户与他人发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将打开锁体和打开拉手分为两个步骤,用户需要开锁之前必需先打开隐藏的拉手,才能进行相关的开锁操作,从而进一步保护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拉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藏式拉手及应用隐藏式拉手的智能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锁拉手通常以明装的方式直接安装在门扇表面,当用户输入密码或者指纹时,启动离合,再由用户按下拉手即可打开门扇的锁体,从而打开门扇。该拉手虽然操作简单、安装方便,但不足的是由于该拉手是明装的,拉手整体高出于门扇50mm以上,部分品牌的拉手甚至高出门扇120mm至130mm,如果用户的门洞其墙厚较小而又安装两层门的话,前后门之间就很容易会因为拉手碰撞而无法安装,在做门这个行业里,因为设计师考虑不到位而导致前门拉手勾住后门拉手使安装好的门无法打开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市场上出现了隐藏式拉手,隐藏式拉手最早期是应用于衣柜门和汽车门上的,后来有商家开始应用于防盗门上,例如申请号为201911374090.X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拉手及应用该拉手的智能门,该技术参考了特斯拉车门上的隐藏式拉手,使拉手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伸出,节省外部空间,但没有起到实质上的防盗改进,而且该技术转动件过多,只要其中一件传动件出现问题,即会导致拉手卡死。
另外,在现有技术当中,指纹模块和密码模块置于拉手表面或者门扇表面时,任何人都可以触摸,容易导致用户与陌生人发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甚至由于指纹模块和密码模块清楚可见,防护单一,给不法分子增加对其破解的机会,给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破解且卫生的隐藏式拉手及应用该拉手的智能门,以解决现有拉手的身份识别模块外露导致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解,而且不卫生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诸多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拉手分为常见面和隐藏面,且隐藏面为拉手未打开时无法接触的面,而身份识别模块安装在隐藏面处,防止不法分子对可见的身份识别模块进行破解,同时也避免了用户与他人发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破解且卫生的隐藏式拉手,包括拉手主体、外壳、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身份识别模块和用于打开隐藏式拉手的外部输入模块,且微控制单元、身份识别模块和外部输入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拉手主体包括常见面和隐藏面,且常见面为拉手闭合状态的拉手正面,隐藏面为拉手必需打开状态才能接触的面,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安装在隐藏面处,防止不法分子对可见的身份识别模块进行破解,同时也避免了用户与他人发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所述外壳的正面设有开口,且开口与常见面相对应,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和至少一件与减速电机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拉手主体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外壳通过螺丝连接,减速电机与驱动装置通过电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防破解且卫生的隐藏式拉手中,所述常见面和隐藏面主要为拉手主体相邻的两个面,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减速电机带动拉手主体与第一限位块接触时,所述常见面朝向室外,所述减速电机带动拉手主体与第二限位块接触时,所述隐藏面朝向室外。
作为优选,上述防破解且卫生的隐藏式拉手中,所述外壳的左右两边设有圆孔,且其中一边的圆孔内设有轴承,另一边的圆孔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转动中心相对应,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轴承套入连接,另一端穿过圆孔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中间与拉手主体连接,增加拉手的稳定性和减少拉手运动时的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米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吴镇辉,未经广州米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吴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5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