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合一垃圾分类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2215.7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7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海环佳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 | 陈佳妹;贾满意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一 垃圾 分类 垃圾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类垃圾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四合一垃圾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桶体的内腔通过隔板分割成垃圾袋腔、电池腔、伺服电机腔和分拣腔,所述垃圾袋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电池腔位于伺服电机腔的顶部,所述分拣腔位于垃圾识别器的顶部,四个所述垃圾袋腔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电池腔、伺服电机腔和分拣腔位于四个垃圾袋腔的内腔。该四合一垃圾分类垃圾桶,通过设置固定板,当该垃圾桶放置在户外时,环卫工人打开取料门,手握把手,将垃圾袋卡在固定板与垃圾袋板的内侧,并轻压把手使插接架和垃圾袋一起进入插接架槽内,进而能够放置四个垃圾袋,便于收集,节约了用地空间,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类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四合一垃圾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在我国2003年10月,国家出台了《生活垃圾规则条例》。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志,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用蓝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用红色垃圾容器收集;其它垃圾表示分类以外的垃圾,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着分类垃圾,因此分类垃圾桶就这样被划分了。
在分类垃圾桶中,一般是四个垃圾桶,这样会占用用地空间,并且是人为分类,分类不够精确,仍需环卫工人进行二次分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合一垃圾分类垃圾桶,具备智能分拣,效率快、节约用地空间的优点,解决了在分类垃圾桶中,一般是四个垃圾桶,这样会占用用地空间,并且是人为分类,分类不够精确,仍需环卫工人进行二次分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合一垃圾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桶体的内腔通过隔板分割成垃圾袋腔、电池腔、伺服电机腔和分拣腔,所述垃圾袋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电池腔位于伺服电机腔的顶部,所述分拣腔位于垃圾识别器的顶部,四个所述垃圾袋腔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电池腔、伺服电机腔和分拣腔位于四个垃圾袋腔的内腔,四个所述垃圾袋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垃圾袋板,所述垃圾袋板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架,所述垃圾袋板的顶部开设有插接架槽,所述插接架与插接架槽活动插接,所述电池腔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伺服电机腔的内部固定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隔板延伸至分拣腔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盛料架,所述盛料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垃圾识别器,所述盛料架的右侧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桶体的顶部开设有输料口,所述输料口与分拣腔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桶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正面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桶体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太阳能板槽,所述太阳能板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桶体的正面与后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取料门,四个所述取料门的内侧面均与四个垃圾袋腔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投料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檐,所述防水檐的外侧输出端向下延伸,所述防水檐底面的内侧输出端与投料口外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盛料架的顶部和右侧面均为开口状,所述盛料架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环,所述滑轮环的内部开设有滑轮槽,所述滑轮槽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滑轮,所述隔板的分拣腔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与滑轮的底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拣腔内腔的底部四角均开设有落料口,所述分拣腔通过落料口与垃圾袋腔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垃圾袋板和固定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垃圾袋口,所述垃圾袋板与固定板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桶体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海环佳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海环佳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2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