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3796.6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8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尚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35;H01M10/615;H01M10/653;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1 | 代理人: | 伍兵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响应 蓄电池 bms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BMS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包括电池盒,电池盒的顶部为开口设置,电池盒内盒底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安装板,每块安装板上均安装有电芯,电芯连接有温度平衡机构,温度平衡机构包括连接盒、控制器、低压控制器、高压控制器、若干个温度感应器、连接管、循环泵、加热管、若干根第一循环管若干个第二循环管和若干个导热箱,连接盒固定连接在电池盒的一侧,控制器固定连接在连接盒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可以平衡各个电芯的温度,使其保持合理并一致的温度,各个电芯的电压、电量一致,不会产生单体电芯过冲过放的情况,电池的利用率更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以使控制器响应更迅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MS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BMS装置是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力和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电化学蓄电池储能系统是由多个单元蓄电池单体连接组成的蓄电池组串进入储能变流器设备进行充放电,受控完成电力调节和充放电,由于各个蓄电池单体的本身物理及化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加上安装运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差别,使得蓄电池组串中的蓄电池产生电压、电量上的不一致性,容易产生电池单体的过充过放并影响了蓄电池组串整体的效率及利用率,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产生电池单体的过充过放并影响了蓄电池组串整体的效率及利用率,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电池盒内盒底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安装板,每块所述安装板上均安装有电芯,所述电芯连接有温度平衡机构;
所述温度平衡机构包括连接盒、控制器、低压控制器、高压控制器、若干个温度感应器、连接管、循环泵、加热管、若干根第一循环管若干个第二循环管和若干个导热箱,所述连接盒固定连接在电池盒的一侧,所述控制器固定连接在连接盒的一侧,所述低压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高压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控制器上,若干个所述温度感应器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电芯上,所述温度感应器若干个所述导热箱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电芯上,所述导热箱内均填充有导热液,若干个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在对应的导热箱上,若干个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在对应的导热箱上,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固定连通在对应的导热箱一侧,所述循环泵安装在连接管内,所述加热管安装在连接管内。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为螺旋设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为远红外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导热箱的材质为黄铜材质。
优选的,所述电池盒的外盒底固定连接有绝缘板。
优选的,所述绝缘板的材料为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 BMS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通过设置***组成一个温度平衡机构,可以平衡各个电芯的温度,使其保持合理并一致的温度,各个电芯的电压、电量一致,不会产生单体电芯过冲过放的情况,电池的利用率更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以使控制器响应更迅速。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平衡各个电芯的温度,使其保持合理并一致的温度,各个电芯的电压、电量一致,不会产生单体电芯过冲过放的情况,电池的利用率更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以使控制器响应更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快速响应的储能蓄电池BMS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尚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尚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37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尺寸印制板油墨涂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数控车床的废屑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