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画配色笔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6132.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44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威;张艺;严绍熙;赖胤龙;曾懋华;罗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学院 |
主分类号: | B44D3/22 | 分类号: | B44D3/22;A46B5/00;A46B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20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画 配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画配色笔,包括笔杆和设置在笔杆端部的多个笔毛单元,所述笔毛单元包括安装部和笔毛,每个安装部上设有10~20根笔毛,且笔毛的一端插入对应的安装部内并固定,所述笔杆的端部设有安装槽,安装部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油画配色笔,通过安装部和安装槽将笔毛整体划分为多个笔毛单元,且各个笔毛单元与笔杆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可通过拆除笔毛单元调节笔毛整体的疏密度,同时,通过将笔毛单元重新安装,使得笔毛整体具有可恢复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术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画配色笔。
背景技术
油画配色笔是油画制作的工具之一,常见的油画笔有长平头、短平头、圆头等之分,每种画笔所适用的场景都是各不相同的,一支合适的油画笔对绘者十分重要,可以为绘者作画节省不少时间,而根据每个绘者的作画方式以及习惯不同,为了更好的作画,很多绘者会根据自身喜好,将购买的油画配色笔进行修剪,即,利用剪刀将笔毛进行修剪,以达到符合自身作画习惯的状态,笔毛一旦修剪之后,剪下的笔毛直接丢弃,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油画配色笔一旦修剪之后无法恢复,当作画过程中,需要采用修剪之前的油画配色笔才能达到更好的作画效果时,绘者必须重新购买或准备一支未修剪的同类型油画配色笔,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画配色笔,旨在通过对笔毛单元的设置,使得笔毛单元可从笔杆上无损拆除,并可重新安装到笔杆上,具有笔毛疏密度可调且可恢复的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剪刀修剪调节油画配色笔的笔毛疏密度,导致的笔毛浪费以及不可恢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画配色笔,包括笔杆和设置在笔杆端部的多个笔毛单元,所述笔毛单元包括安装部和笔毛,每个安装部上设有10~20根笔毛,且笔毛的一端插入对应的安装部内并固定,所述笔杆的端部设有安装槽,安装部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一柱形段,柱形段的一端开设有插槽,另一端通过连接段连接一椭圆体,所述椭圆体长轴的长度与柱形段的直径相同,连接段的直径与椭圆体的短轴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内腔通过设置一对限位部被分隔为外侧段和内侧段,所述外侧段和内侧段与柱形段的尺寸相适配,且一对限位部之间设有间隔与椭圆体短轴长度相同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椭圆体的厚度与安装槽的内侧段的内腔厚度相适配。
优选地,多个笔毛单元在笔杆的端分布成~排,相邻两排的笔毛单元之前呈交叉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杆套,所述杆套的一端固定在笔杆的端部,杆套的另一端设有呈矩形的通口,笔毛的另一端穿过通口并延伸至杆套外侧。
优选地,所述通口两侧壁均设有呈锯齿状的限位部,且两个限位部之间的锯齿呈错位分布。
优选地,所述杆套位于笔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有一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笔杆的该端表面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转动部与笔杆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呈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杆套内壁向外凸出有呈环形的限位槽,所述转动部表面向外凸出有呈环形的限位块,转动部的一端插入杆套内,且限位槽位于限位块内并与限位块滑动配合。
本申请的油画配色笔,通过将笔毛设置成多个笔毛单元,且各个笔毛单元与笔杆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笔毛整体的疏密度可通过拆卸笔毛单元进行调节,并能够通过将拆卸的笔毛单元重新安装到笔杆上,使得笔毛整体具有恢复的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剪刀修剪的方式而言,本申请的油画配色笔不会造成笔毛的浪费以及不可恢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画配色笔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画配色笔的转动部与杆套之间配合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学院,未经韶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6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