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模铸造铸型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1806.0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42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雷钧;曹卫卫;顾建波;王璇;张家星;白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33Y1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9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铸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模铸造铸型,包括:薄壁壳体;铸型型腔,所述铸型型腔为所述薄壁壳体内侧形成的腔体;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所述薄壁壳体的整个外壁相连接,支撑所述薄壁壳体;温控管路,所述温控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隙;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设置于所述薄壁壳体的外侧,所述浇注系统的出口端贯穿所述薄壁壳体,与所述铸型型腔连通,解决了目前大多无模铸型在形成铸件过程中热量传递速度不可控,导致难以得到满意的高质量铸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模铸造铸型。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业技术的高速进步,人们对铸造产品的要求也日趋增高。例如生产成本更低,资源消耗更少,制造周期更短,质量更好等综合性能更强的产品才符合人们的期望。反观传统铸造工艺,制造过程耗时耗力,开发新品周期长,工作环境恶劣,资源消耗大。而数字化无模铸造技术的产生,是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铸造等技术的融合创新,也是快速成型工艺与传统砂型工艺的结合,不需要制造模具,缩短了铸造周期,减小了资源消耗,实现了数字化快速制造。
一种无模制造技术是基于去除加工原理,在CAD模型驱动下,采用数控机床加工砂型,直接获得铸型。还有一种无模制造技术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由三维CAD模型直接驱动制造铸型,典型的工艺有PCM轮廓扫描喷射固化工艺,SLS高强度激光烧结技术,3D打印技术,GS覆膜树脂的技术等,这些技术里,均直接制造铸型。而铸型也是决定铸件成型的关键部件,一直是各国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由于温度是影响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铸型除了最重要的成型作用之外,同时还担负着传递热量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无模铸型并没有采取控制传递热量速度的措施,难以得到满意的高质量铸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模铸造铸型,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无模铸造铸型,包括:
薄壁壳体;
铸型型腔,所述铸型型腔为所述薄壁壳体内侧形成的腔体;
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所述薄壁壳体的整个外壁相连接,支撑所述薄
壁壳体;
温控管路,所述温控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隙;
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设置于所述薄壁壳体的外侧,所述浇注系统的出口端贯穿所述薄壁壳体,与所述铸型型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温控管路包括:
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隙,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冷却液;
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加热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隙,所述加热管路内设置热电阻。
优选的,所述支撑骨架为蜂窝状结构或者平行筋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薄壁壳体、所述支撑骨架、所述浇注系统与所述温控管路采用轮廓扫描喷射固化工艺、或者激光烧结技术或者3D打印技术一体制造成型。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无模铸造铸型,还包括:传感器8,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薄壁壳体上,所述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无模铸造铸型,包括:薄壁壳体;铸型型腔,所述铸型型腔为所述薄壁壳体内侧形成的腔体;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所述薄壁壳体的整个外壁相连接,支撑所述薄壁壳体;温控管路,所述温控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隙;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设置于所述薄壁壳体的外侧,所述浇注系统的出口端贯穿所述薄壁壳体,与所述铸型型腔连通,解决了目前大多无模铸型在形成铸件过程中热量传递速度不可控,导致难以得到满意的高质量铸件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1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