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刺破的输血袋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2807.7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0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康慧玲;钟瑶;汤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A61M5/14;A61M39/10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破 输血 套件 | ||
防刺破的输血袋套件,包括输血袋和输血管;输血袋的底端边沿处设有封装口、串联口和输血口,输血口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管形接口,其末端固设有封口塑料层;输血管前端设有插头A;插头A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双层圆柱套筒形插头,其包括导向环部A和设在导向环部A内部的中心环部A,导向环部A与中心环部A一体成型,导向环部A和中心环部A均在末端设有敞口;输血管通过插头A与输血袋的输血口相互插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插头A与输血口插接时可相互提供导向,避免插头A插歪而将输血袋意外戳破,插头A上没有设置任何尖角或锐角,进一步降低了插头A将输血袋意外戳破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刺破的输血袋套件。
背景技术
输血袋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耗材,用于为病患供血。目前常用的输血袋套件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输血包3和送血管道4。输血包3的顶端中心处设有挂耳,输血包3的底端边沿处设有封装接口31、串联接口32和输血接口33。封装接口31为输血袋生产厂家向输血袋内输入血液的接口,该接口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封闭状态。串联接口32可连接分装袋,用于分离各种成分血。输血接口33可连接送血管道4,用于向病患输血,在未插入送血管道4时处于封闭状态。送血管道4一端为插头部41,另一端为针头部42,送血管道4的插头部41与输血包3的输血接口33插接。
现有的输血袋套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送血管道的插头部设有尖锐的尖角,而输血包整体又是较为柔软的塑料材质,送血管道的插头部与输血包的输血接口对接时,若是插歪就很容易刺破输血包,造成血液泄漏。2、输血包内的血液输完后,送血管道内还残留有一定量的血液,需要进行冲洗操作,将送血管道内残留的血液输入病患体内。所述冲洗操作是将送血管道的插头部从输血包的输血接口上拔下来,再插接生理盐水袋(瓶),通过生理盐水助推送血管道内残留的血液输入病患体内。在拔下输血管的插头部时,一方面存在血液滴落的风险,另一方面存在血液暴露在空气中被污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刺破的输血袋套件,它解决了现有的输血包与送血管道在相互连接时,存在输血包易被刺破的问题,以及冲洗送血管道时,存在血液污染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刺破的输血袋套件,包括输血袋和输血管;输血袋的底端边沿处设有封装口、串联口和输血口,输血口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管形接口,其末端固设有封口塑料层;输血管前端设有插头A;插头A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双层圆柱套筒形插头,其包括导向环部A和设在导向环部A内部的中心环部A,导向环部A与中心环部A一体成型,导向环部A和中心环部A均在末端设有敞口,导向环部A的内径与输血口的外径相适应,中心环部A的外径与输血口的内径相适应;输血管通过插头A与输血袋的输血口相互插接,当输血管与输血袋插接时,输血口被夹在插头A的中心环部A与插头A的导向环部A之间,插头A的中心环部A与输血口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插头A的导向环部A与输血口的外壁形成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插头A的中心环部A的末端设有锥环形的倒角面A,倒角面A与中心环部A内壁交汇并形成椭圆形的尖锐棱边A,尖锐棱边A所在的平面与插头A的径向切面呈夹角α;α的取值范围为15~45°。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α的取值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2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触碰倾倒的立式相框
- 下一篇:异形钢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