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蜻蜓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4427.7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6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缘;陈隆;夏一凡;包明正;孔令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蜻蜓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蜻蜓飞行器,包括机身、机架、前传动机构、后传动机构、相位变化机构和两个扑动机构。机架设于机身上,机架上设有第一电机,前传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与其中一个扑动机构连接,前传动机构能够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以带动扑动机构运动。后传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与另一个扑动机构连接,后传动机构能够带动后扑动机构运动。相位变化机构分别与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相连接,被配置为适于带动后传动机构相对于前传动机构同速和/或差速转动。当后传动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同速转动时,后翼相对于前翼同相位扑动。当后传动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差速转动时,后翼相对于前翼变相位扑动。实现了前、后翼的变相位扑动,提高了飞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扑翼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蜻蜓飞行器。
背景技术
扑翼式微型飞行器主要以仿生鸟类和各种飞行昆虫进行设计为主,自然界中的蜻蜓为双扑翼布局提供了设计思路。自扑翼式微型飞行器提出以来,因其相对于固定翼式和旋翼式的微型飞行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隐蔽性和机动性强,且在低雷诺数环境下能够产生较大的升力的特点。因此,其在民用领域、军事侦察、环境勘测、灾害救援等军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空气动力学研究指出蜻蜓的两对翅膀能够利用上下拍动的相位差而适应不同飞行任务、提高飞行性能。而现有的双扑翼飞行器大多采用前后翼固定相位的运动机构,无法在飞行过程中实时控制前后翅两对翼的拍动相位差,从而限制了仿蜻蜓微型飞行器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蜻蜓飞行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仿蜻蜓飞行器前后翼无法变相位扑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蜻蜓飞行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仿蜻蜓飞行器,包括:机身,机架,机架设于机身上,机架上设有第一电机;
两个扑动机构:
前传动机构,设置于机架,前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一个扑动机构相连接,第一电机工作能够驱动前传动机构转动,以带动一个扑动机构运动;
后传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与另一个扑动机构相连接,后传动机构转动能够带动另一个扑动机构运动;
相位变化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相连接,相位变化机构被配置为适于带动后传动机构相对于前传动机构同速和/或差速转动。
进一步,任一个扑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包括曲柄、大摇杆、小摇杆和翼杆,两个连杆机构共用曲柄;
曲柄一端偏心铰接于前传动机构或后传动机构,另一端设有与曲柄垂直的销轴;
销轴穿过两个连杆机构的大摇杆的一端,并置于机架竖直设置的长孔内,并能够沿长孔滑动,大摇杆另一端与小摇杆铰接,翼杆一端与小摇杆铰接,另一端与机架铰接。
进一步,前传动机构包括前主动齿轮、转轴和前从动齿轮;
转轴一端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与相位变化机构相连接;
前主动齿轮套设于转轴的外周,与前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前从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机架,曲柄偏心连接于前从动齿轮。
进一步,后传动机构包括后主动齿轮、蜗轮和后从动齿轮;
后主动齿轮和蜗轮为一体件,一体件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的外周,蜗轮与相位变化机构连接;
后从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机架上,后主动齿轮与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曲柄连接于后从动齿轮的偏心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4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伸缩输液架的病床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