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9942.4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7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姝;黄曹兴;张晓彤;勇强;陶昱恒;廖吉丽;董昊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7/00 | 分类号: | F26B17/00;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于贺贺;邱兴天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量 甘露 聚糖 干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干燥装置,包括竖向放置的干燥箱,该干燥箱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加热筒体,该加热筒体的底部安装有进风装置,加热筒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向内侧斜向上倾斜的外环板;加热筒体的上方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加热罩体。本装置中底部设置有加热筒体以及加热元件,并且通过设置内环板和外环板构成S形弯曲的进风通道,加热筒体内安装有进风装置,将外部的空气引入到加热筒体内,而加热筒体内的空气则相应被加热元件加热,而S形的进风通道设计,使得进入的空气有足够的时间被加热元件所加热,这样足够热量的热风进入到上方空间中才能更好的,更加有效率的完成干燥工作,结构合理,可有效的增加干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乳甘露聚糖分离提取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因其出色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稀酸水解法、酶水解法、物理降解法及联合降解法,生物酶法由于制备条件温和、高选择性、可控性强并可简化产品分离纯化程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控制酶组分的合成还能够有效控制副产物的生成,进而简化提取工艺和生产成本,因此基于生物酶法生产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和半乳甘露低聚糖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现有技术中的酶水解法其工艺流程如下,需要将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种子等进行破碎处理,通过向破碎处理后的种子加入蒸馏水和酶,酶解结束后通过离心设备获得上清液,上清液中就含有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之后通过加入无水乙醇,同样离心搅拌,获得上清液以及沉淀颗粒,而沉淀颗粒经过处理就得到了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粉装固体;之后剩余的上清液继续加入无水乙醇,搅拌离心处理,同样获得沉淀颗粒,而每次获得的沉淀颗粒均要通过干燥装置干燥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干燥装置,如CN201620463450.9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半乳甘露聚糖干燥装置”,其主要通过加热电阻、喷雾设备等对半乳甘露聚糖进行干燥,但是这种设备的结构过于简单,其干燥的效率和质量均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干燥装置;可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干燥效果。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分子量半乳甘露聚糖干燥装置,包括竖向放置的干燥箱,该干燥箱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加热筒体,该加热筒体的底部安装有进风装置,加热筒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片向内侧斜向上倾斜的外环板;而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上方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加热罩体,该加热罩体内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的加热元件与下方的进风装置的位置对应,并且所述加热罩体的两侧壁处分别设置有两片向外侧斜向下倾斜的内环板;所述的内环板与外环板交叉间隔安装,从而形成S形的进风风道,并且相邻的内环板与外环板之间通过设置的支承连杆安装成一体,使得加热元件悬空设置在加热筒体的上方;且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上方还设置有落料板;所述的落料板从上而下安装在干燥箱的两侧内壁上,所述的落料板一端固定在干燥箱内一侧一侧,另一端倾斜向下伸出,并且与干燥箱另一侧留有落料间隙,且所述的落料板从上而下左右交错式间隔安装;所述的干燥箱的上端还设置有进料管;并且所述的加热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进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落料板中位于最下方的落料板的下端部设置到加热筒体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落料板由两部分构成,其安装在干燥箱内的一端设置为水平端,斜向下伸出的一端设置为倾斜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落料板上的水平端的下端面处还安装有振动电机;且落料板倾斜端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45°。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筒体的两侧与干燥箱之间的空间设置为落料区,并且该落料区内还设置有可相应打开的卸料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干燥箱内的落料板从上而下至少设置有四个;且所述的进风装置设置为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9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线缆支架
- 下一篇:半有源波分复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