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变形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3017.9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9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飞;谢果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龙飞 |
主分类号: | A45C7/00 | 分类号: | A45C7/00;A45F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王拯文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变形 | ||
一种折叠变形包,包括包体、肩带、设在包体一侧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在包体一侧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包体的同侧且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包体的侧面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折叠侧凹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并使得包体保持折叠状态,变形包在折叠状态下为斜挎包,变形包在展开状态下为单肩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体上设置有折叠侧凹区,可以向一侧折叠并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因此折叠后的变形包能够作为斜挎包使用,而包体在展开状态下,变形包能够作为单肩包使用,提高了变形包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软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折叠变形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体的形态单一,无法通过折叠变形等方式变成单肩包、斜挎包等多种形态的包,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变形包,通过折叠变形的方式,可以在单肩包与斜挎包之间转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变形包,包括包体、肩带、设在包体一侧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在包体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包体的同侧且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下方,所述包体的侧面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折叠侧凹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并使得包体保持折叠状态,所述变形包在折叠状态下为斜挎包,变形包在展开状态下为单肩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皆为扣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沿包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沿包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扣,两个第一连接扣和两个第二连接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肩带的两端与包体的顶部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肩带在变形包折叠状态下为斜挎包的斜挎带,所述肩带在变形包展开状态下为单肩包的单肩带。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的内部形成收纳袋,包体的顶部设置有启闭所述收纳袋的拉链。
进一步的,折叠侧凹区与拉链之间的收纳袋部分在变形包折叠状态下为斜挎包的容纳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体上设置有折叠侧凹区,可以向一侧折叠并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因此折叠后的变形包能够作为斜挎包使用,而包体在展开状态下,变形包能够作为单肩包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包有两种不同的使用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切换,提高了变形包的通用性。另外,两种形态的切换,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结构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斜挎包形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单肩包形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单肩包形态下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包体折叠示意图一。
图5为包体折叠示意图二。
图6为包体折叠示意图三。
图7为包体折叠示意图四。
图8为包体折叠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折叠变形包,包括包体1、肩带2、设在包体1一侧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在包体1一侧的第二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龙飞,未经李龙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3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