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针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7615.3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1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唐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华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303 | 分类号: | A61M5/303;A61M5/20;A61M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针注射装置,包含:注射机构及能源供应机构,注射机构包含上机壳、雾化喷射模块、气缸及电磁控制模块,能源供应机构包括下机壳、电力供应模块、气体供应模块及快拆模块,电力供应模块具有电连接于电磁控制模块的导电接头,气体供应模块具有连接气缸的快接气管头,快拆模块包括枢接构件及扳动构件,枢接构件设置于下机壳的一侧而枢接于上机壳,扳动构件具有旋转轴心、第一臂及第二臂,在第二臂朝向上机壳被扳动,第一臂下压而使快接气管头脱离气缸。本实用新型的无针注射装置无须以管线绑定笨重的高压气体钢瓶及市电,使得无针注射装置成为便携设备,适宜在居家、救护车上使用,而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针注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便携的无针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针头注射药物容易使患者产生不适的恐惧感及使用后的针头废弃处理与不慎扎伤感染问题,因此一种无针注射技术乃因应而生。所谓无针注射就是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使用针头,而是将液体药物以极细的直径高速直线喷出,以水柱穿透模式或以雾化渗透模式通过其自身的动能使药物穿过皮肤而进入到生物(例如人体或动物)的体内。由于流体本身的特性,当液体药物进入生物内部组织后,可沿着组织纤维的间隙扩散分布,因此进入过程对组织损伤极小,同时药物可有效地分布扩散而有利于吸收。然而,目前所注射的药物大多是以液体的水柱型态为主,若欲使用雾化型态作为注射药物时往往会因为药物分子量过大及渗透度不佳问题无法有效进入皮肤的问题,进而影响到药物注入注射目标物的深度及效果,也就是说雾化型态必须有极佳的雾化效果才能有效的渗透到人体皮肤下方的肌膜、肌肉或关节,提升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效果。所以,当以雾化型态作为注射药物方式时,无针注射装置需要对推动药物雾化的气体体积及药物定量与注射时间的精准性进行良好的控制,以兼顾效率及定量需求下的安全与便捷性目的。
现有的无针注射装置,如台湾公告第I670096号发明专利,即揭露一种无针注射装置,主要以气体传输管、储气桶、气缸、及活塞模块作为加压气体的主要导入组件,同时包括文氏管模块及活塞模块;使现有的任何一种流体物质容置瓶都能够组合至该无针注射装置,以利用此无针注射装置完成流体物质的无针注射程序。
然而该无针注射装置虽具有其优秀功能,但在操作使用上却存有不少不便。例如,驱动气缸的电磁阀需要电力供应,并且气缸必须通过管线连接高压气体源。而储存高压气体源的钢瓶过于笨重,一般居家环境难以配备,因此无针注射装置使用上便利甚为受限。故无针注射装置一般只能运用在作为高压气体源的钢瓶附近,而无法供用户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无针注射装置的种种问题,提出一种可便携的无针注射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针注射装置,其包含:注射机构,包含上机壳、雾化喷射模块、气缸及电磁控制模块,该雾化喷射模块、该气缸及该电磁控制模块设置于该上机壳内,该电磁控制模块连接该雾化喷射模块及该气缸,该电磁控制模块具有外露于该上机壳的启动件;以及能源供应机构,包括下机壳、电力供应模块、气体供应模块及快拆模块,该电力供应模块及该气体供应模块设置于该下机壳内,该下机壳通过该快拆模块连接于该上机壳的一侧,其中,该电力供应模块具有电连接于该电磁控制模块的导电接头,该气体供应模块具有连接该气缸的快接气管头,该快拆模块包括枢接构件及扳动构件,该枢接构件设置于该下机壳的一侧而枢接于该上机壳,该扳动构件具有旋转轴心、第一臂及第二臂,该旋转轴心设置于该下机壳,该第一臂连接该旋转轴心及该快接气管头,该第二臂自该旋转轴心反向于该第一臂延伸并突出该下机壳,在该第二臂朝向该上机壳被扳动,该第一臂下压而使该快接气管头脱离该气缸。
可选地,该枢接构件为扣勾,可拆卸地枢接于该上机壳。
可选地,该快拆模块还包括固定扣件,该固定扣件与该枢接构件分别设置于该下机壳的相反两侧,该上机壳具有可在表面滑移的滑扣件,于该快接气管头连接该气缸,该滑扣件经滑移而扣合于该固定扣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华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华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7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茄克
- 下一篇: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的阳极固定结构及电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