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收容装置和触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8744.4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彬;古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5/00 | 分类号: | H02J15/00;H02J7/00;A62C3/16;A62C37/11;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5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1 | 代理人: | 宋红艳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灭火 功能 收容 装置 触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收容装置和触发装置,该收容装置包括柜体和支承组件,柜体用于形成收容空间,支承组件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用于对收容于收容装置内的物件进行支承,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接的触发装置以及第二开口,触发装置包括设于支承组件内的通道,第一开口用于释放灭火剂,第二开口用于输入灭火剂;触发装置还包括热敏堵头,该热敏堵头在常温下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并在高于预定温度时自动打开,以便灭火剂通过支承组件内的通道和第一开口向所述收容空间内释放。本实用新型通过能够优化收容装置的结构,能够更有效避免因电池局部热失控引发的火灾,还能够在热失控早期完成灭火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收容装置和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无论分布式电站还是户用光伏电站和储能基站,各种相关的应用都日益增多。然而,在行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也是制约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因此在电能更集中的储能行业,电池箱消防系统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小型储能系统,温控悬挂式灭火装置成本比较低,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需要将整套灭火装置放置在柜体内部,灭火器体积庞大,这样会浪费很多的产品空间,降低系统体积能量密度;其次触发温度固定,例如68℃与93℃,不能根据电池燃烧特性调节触发温度;温感装置位置单一,不能覆盖到大部分电池,即无法在锂电池热失控早期完成灭火工作。
在相关技术中,与温控悬挂式相比,探火管自动灭火装置会将灭火器放置储能柜体外部,节省了内部空间,且火探管可以灵活布置在储能柜内部,覆盖绝大多数电池,但是缺点是火探管反应温度高,锂电池有比较复杂的热失控阶段,而初期并不燃烧,且温度低于火探管触发温度,因此火探管在这个阶段不能进行迅速反应。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结构且更安全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收容装置,以更安全地收容电池模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收容装置,包括柜体和支承组件,所述柜体用于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支承组件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用于对收容于所述收容装置内的物件进行支承,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接的触发装置以及第二开口,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承组件内的通道,所述第一开口用于释放灭火剂,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输入灭火剂;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热敏堵头,该热敏堵头在常温下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并在高于预定温度时自动打开,以便灭火剂通过所述支承组件内的通道和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收容空间内释放。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有灭火剂提供装置,该灭火剂提供装置向所述支承组件内的通道提供高于常压的灭火剂。
优选地,所述支承组件还设有与其内的通道相连通的压力报警装置,其能够在所述热敏堵头打开时检测到管道内压力下降并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支承组件为多个,各支承组件包括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支承组件为间隔设置的隔板,各隔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表面用于支承物件,每个支承组件的下表面都均匀设置有与各通道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开口,并且每个第一开口处均连接有热敏堵头。
优选地,所述热敏堵头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堵头壳体、位于该堵头壳体内的毛细孔层、以及填充并密封该中空结构的热敏物质,所述毛细孔层内的热敏物质在高于预定温度下熔化并从该毛细孔内排出以打开所述热敏堵头。
优选地,该堵头壳体包括还包括基础部和自该基础部向外弯折延伸的扩展部,所述毛细孔层与该扩展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础部为筒状,所述扩展部包括至少两个环状凸起部,该凸起部自基础部的外表面向外凸起,所述凸起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半圆形或扇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8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