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0322.0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7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淑艳;王曌;解江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06 | 分类号: | G02C7/06;G02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镜片 框架 眼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近视化周边离焦技术控制近视发展的无级离焦镜片,在实现控制近视发展的同时,提高佩戴的舒适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无级离焦镜片,包括光学区,所述光学区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整个所述光学区为同一表达式表征的非球面,使屈光度在径向上连续变化,随着直径的增加,屈光度逐渐增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近视化周边离焦技术控制近视发展的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
背景技术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如图1所示,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角膜1与晶状体2在视网膜3之前聚焦,即像点4落在视网膜3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近视严重影响人眼的视力。
近视眼度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眼轴长度延长,每延长1mm增加度数3.00D。最新医学研究证实,眼球延长依赖视网膜周边离焦,按照屈光学概念,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者称为近视性离焦,落在视网膜后面者称为远视性离焦(参照图2,符号3表示视网膜, 103表示近视性离焦的像点形态,203表示远视性离焦的像点形态)。很多动物学及人眼学的研究证明,视网膜可以识别离焦信号,根据离焦的信息给巩膜发出“生长”或“停止生长”的信号,从而控制眼轴增长的速度。近视眼的视网膜中央呈近视性离焦,视网膜周边呈远视性离焦,这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是促进近视眼度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眼球具有依赖视网膜周边成像诱导眼球发育的特点,尤其是18岁以下青少年近视眼,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远视性离焦,视网膜会倾向于向像点生长,眼球长度就将延长,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近视性离焦,眼球就将停止延长。如果通过现代医疗方法,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或者人工形成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就可以阻止近视眼度数的不断增加,同时查明引起视网膜周边离焦原因,还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进展。
周边离焦的概念是在视光学领域的实际临床中被整理和总结出来的,最初医生发现,部分的角膜塑形镜佩戴者的眼轴长度和近视增长速度被延缓,进而发现周边离焦在其中的作用,形成了周边离焦控制近视的理论。除了角膜塑形镜以外,后期又出现了采用分区结构的框架眼镜和光学离焦软性隐形眼镜。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其周边离焦控制机理是利用角膜表面细胞的活性,通过夜间配戴镜片将角膜前表面面形塑造成角膜塑形镜光学区内表面的形状,进而形成近视化的周边离焦。目前角膜塑形镜在防控近视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可逆、非手术的物理矫正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临床广泛验证,在控制近视中它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虽然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角膜塑形镜只适合屈光度低于600度的患者,需要去专业的验配机构验配,对患者的依从性和对卫生的要求较高,价格比较高,对经济实力有一定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光学离焦软性隐形眼镜为周边离焦控制型的角膜接触镜,将镜片表面结构分为多层,分别设计为不同的弧度(曲率半径),两种弧度交替实现屈光度的近视化周边离焦。这种实现周边离焦控制的方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由于镜片只含有两种弧度,光学成像过程类似于分区的多焦点镜片,各焦点存在相互干扰,形成光晕现象;其次,由于各个弧段之间的曲率半径不同,环与环之间衔接会的造成大量的杂散光,因此这种镜片最大的问题在于成像受到光学区多层结构的干扰,视觉质量较差。
现有技术中,基于离焦理论设计的框架眼镜,均采用分区结构,将中心设计为精确成像的零球差光学区,边缘设计为屈光度高于中心区域的周边离焦控制区或者是像散区,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周边离焦只存在于常用光学区以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起作用,近视控制区十分有限且不连续,像跳现象严重,佩戴极不舒适,有眩晕感,很难适应。现有技术的框架眼镜片大体上分为三种结构设计:渐进通道型/贝壳型(图3)、环形多焦型(图6)、蜂窝型(图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0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