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1618.4 | 申请日: | 202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0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辉;宋海龙;崔晓虎;毛景平;司明理;彭贵;梅晶;江华;陈增明;刘杰;柴绍华;郑红辉;刘辉;袁烽;刘先锋;张尚;王金权;石岳山;宋笑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千秋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4 | 分类号: | B60P1/04;B60P1/28;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胡万臣 |
地址: | 8300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转运 隔热 防火 车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包括车厢(1),其不设置后板,在其底板、侧板和前板上均匀设置一个隔热防火层(2),在该隔热防火层(2)上均匀设置一个耐磨层(3),在车厢(1)下部的油箱上设置一个隔热垫(4);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障转运车的油箱、轮胎、电线等不会着火,大大提高了其安全系数,可广泛应用于转运高温物料的各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车车厢,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
背景技术
钢渣是一种工业固体废物,是炼钢排出的废渣,主要由钙、铁、硅、镁和少量铝、锰、磷等的氧化物组成。作为一种二次资源,钢铁公司都是内部自行循环使用,用来代替石灰作熔剂,返回烧结炉内作为炼铁原料。在工艺上转炉排出的液态钢渣流入渣盆,再通过特种运输车辆运入钢渣处理场,然后用行车吊翻转渣盆,使钢渣倒入地面。在初步冷却后再使用铲车将钢渣铲入自卸翻斗车运输至专门破碎场地,破碎处理,破碎处理后的钢渣再运输至原料场地待用。
液态钢渣刚排出时温度达到1500-1700℃,通过渣盆及钢渣处理场的浇水初步冷却,处理场的钢渣温度降至500℃左右以后再使用自卸翻斗车将其运至破碎场地。在转运过程中,500℃的钢渣在翻斗车内停留,传递到车厢底板的温度可达400℃,车厢侧板温度可达到380℃,而车厢底部的柴油的燃点220℃,轮胎燃点350℃,电线皮的主要成分PVC燃点是256℃,钢渣在翻斗车内长时间存放,车厢底板的热量通过的热辐射传递给车厢下部的油箱,电线、轮胎,达到上述材料的自燃温度极易发生车辆着火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在转运车的翻斗车箱内铺设一层隔热防火材料和一层耐磨材料,高温钢渣的热量经过隔热材料时减少了热传递,防止车厢、车架、油箱被钢渣的高热直接传导。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包括车厢,该车厢不设置后板,在其底板、侧板和前板上均匀设置一个隔热防火层,在该隔热防火层上均匀设置一个耐磨层;在车厢下部的油箱上设置一个隔热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热防火层的材质为膨胀珍珠岩或膨胀蛭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热防火层的厚度范围为50-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钢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耐磨层的厚度范围为3-7 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热垫的材质为石棉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当500℃钢渣在翻斗车厢内停留30分钟时,车厢底部温度为80℃,车厢侧面温度为60℃,与普通车厢对比,车厢底板温度下降320℃,车厢侧面温度下降320℃,均比柴油的燃点220℃,轮胎燃点350℃,电线皮自燃温度是256℃要低很多;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障转运车的油箱、轮胎、电线等不会着火,大大提高了其安全系数,可广泛应用于转运高温物料的各种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厢、2-隔热防火层、3-耐磨层、4-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钢渣转运车的隔热防火车厢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千秋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千秋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1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