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1869.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7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夏雷鸣;王玮丰;马宝玲;张桂禄;李立涛;刘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温德昌 |
地址: | 0727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气体 流向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有碳罐端、设于碳罐端两侧的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连通设置,高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单向阀,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单向阀;壳体对应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位置还设有便于尼龙管连接的压装平台;区别于传统的设置两个独立单向阀来控制燃油蒸汽在低压脱附管路与高压脱附管路之间切换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集成两个单向阀在一部件内,既节约了装配空间又节省了管材消耗,配合压装平台,使得本装置安装更加方便且能保证连接的密封性与稳定性,更有助于提升脱附系统的脱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脱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汽车上的燃油脱附系统,在涡轮增压器工作时,产生的正向气流通过文丘里管时由于文氏效应产生一个负压,从而使碳罐中吸附的燃油蒸汽传输到发动机中,此时要求阻止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气体流入此高压脱附管路;当涡轮增压器不工作时,由发动机进气歧管提供的负压使碳罐中吸附的燃油蒸汽进入进气歧管,此时要求阻止高压脱附管路中的气体进入此低压脱附管路。
为满足以上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单向导通需求,现有结构通常在所述的在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与碳罐间之间各安装一独立的单向阀来控制燃油蒸汽在低压脱附管路与高压脱附管路之间切换,以上结构管路繁多且复杂,各端口连接的密封性以及稳定性难以保证,其脱附性能也难以满足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通过在本装置内集成两个单向阀结构,并在连接位置设置压装平台,有效精简管路,同时使得各个端口与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气歧管、碳罐压装连接更加方便且稳定,具体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碳罐端,以及设于碳罐端两侧的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所述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内部连通设置,所述高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低压脱附端与碳罐端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对应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位置还设有便于尼龙管连接的压装平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单向阀由碳罐端向高压脱附端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由碳罐端向低压脱附端单向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均为凸出于壳体设置的管状接头,三者顶端均设置为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的倒角端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FKM材质制成的耐油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设有竹节防脱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竹节防脱结构为间隔均匀的三角形凸环、梯形凸环、圆形凸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还设有防转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气体流向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转筋为均匀环绕于碳罐端、高压脱附端、低压脱附端表面的三角形凸台或者梯形凸台。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18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式母线配电箱
- 下一篇:一种电力机车的预布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