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颈椎侧块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8942.9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57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赞;段婉茹;关健;刘振磊;辛宗;菅强;张博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赞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林楠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侧块假体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颈椎侧块假体,其解决了常规手术不能重建侧块结构、3D打印假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包括固定板、融合柱,所述固定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连接部、固定部和下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融合柱侧壁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与上椎骨侧块连接的上连接孔,所述下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与下椎骨侧块连接的下连接孔,所述融合柱设有上下贯穿的植骨孔,所述融合柱的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固定板为弧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向后弯曲。本申请广泛应用于下颈椎侧块重建的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下颈椎假体,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下颈椎侧块假体。
背景技术
侧块是重要的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结构,双侧承受的载荷占颈椎总载荷的64%。一些颈椎后路手术常需要切除下颈椎侧块,如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脊柱肿瘤手术。侧块切除造成骨缺损,引起脊柱不稳,常需要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目前通常直接进行钉棒固定,不重建侧块结构,虽可获得即刻的稳定,但其缺点是无法弥补其缺损的骨质,而且骨缺损上方的载荷则通过内固定器械传递。这样器械的高应力从理论上增加了螺钉松动、断裂、移位的风险。
少数学者用钛笼重建侧块结构。但是应用钛笼存在一些缺点:第一,钛笼的直径要大于侧块的直径,以套在临近椎骨的关节突周围,这种大直径的钛笼重建增加了压迫前方椎动脉的风险;第二,钛笼为圆柱形结构,没有正常颈椎的生理曲度,应用钛笼无法纠正颈椎的曲度。第三,钛笼需要在术中进行修剪,裁剪出合适的高度以及钉孔,这增加了手术时间和人力物力。
除此之外,通过3D打印技术也可重建出侧块结构,但其制作时间缓慢,价格昂贵。在制作时需要患者的CT资料,应用专业软件逆向建模。当遇到畸形、退变严重的骨骼时,则其CT数据不能完全应用,还需要正向建模,重新人工画图构建所需模型。因此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能重建侧块结构、成本低的下颈椎侧块假体,包括固定板、融合柱,所述固定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连接部、固定部和下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融合柱侧壁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与上椎骨侧块连接的上连接孔,所述下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与下椎骨侧块连接的下连接孔,所述融合柱设有上下贯穿的植骨孔,所述融合柱的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固定板为弧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向后弯曲。
优选地,融合柱的上表面、下表面与所述上连接部之间的夹角均为33°-53°。
优选地,固定板的弯曲角度为10°。
优选地,融合柱侧壁长度为13mm、15mm或17mm。
优选地,融合柱的外径为10.5mm或12mm。
优选地,上连接孔的中心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融合柱侧壁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上连接孔、下连接孔的直径均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重建侧块结构,且术中无需修剪,应用简便,成本低。使用时,根据相邻侧块空间大小选用合适高度的下颈椎侧块假体,通过相邻侧块关节上下表面成形,植入侧块假体,以使融合柱的上下表面贴和上下椎骨侧块,在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植入螺钉,固定上下椎骨侧块。固定板为弧形板,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向后弯曲,弯曲角度为10°,符合人体生理曲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赞,未经陈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8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