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沉井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9038.X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4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施洲;答治华;许兆军;冯传宝;范余华;甄宗标;吕大财;高昊;肖鑫;向琪芪;李彬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8 | 分类号: | E02D27/18;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预应力 沉井 基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沉井基础,属于大型桥梁基础结构技术领域。所述沉井基础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内的预应力钢束,其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由四周外墙和内隔墙拼接而成,所述内隔墙在四周外墙内侧形成井格;所述四周外墙依次由纵墙角点、纵墙中墙、横墙角点、横墙中墙、纵墙角点、纵墙中墙、横墙角点和横墙中墙拼接围成一周。所述内隔墙包括纵墙直墙、横墙直墙和内隔墙节点,所述纵墙直墙和横墙直墙之间通过内隔墙节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化制作并配合现场预应力张拉能够拼装成完整的沉井,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且所述沉井具有超强的抗开裂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沉井基础,属于大型桥梁基础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公路、铁路等大跨度桥梁的不断发展,大型桥梁常用的沉井基础同样不断发展,沉井的平面面积越来越大,沉井的高度同样不断增大。
目前,沉井基础主要为钢结构沉井、普通混凝土结构沉井及钢壳混凝土沉井。钢结构沉井承载力强但自重轻,不利于下沉施工且造价高;普通混凝土结构沉井经济性好,但在下沉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沉、超沉、中心偏移、竖向歪沉、变形断裂等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特别是沉井平面面积超过4000平米时,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不均匀性、基底土特性差异等而受力极为复杂;钢壳混凝土沉井结构通常在钢壳内混凝土中不配置普通受力钢筋,其受力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类似,甚至表现为少筋梁的受力特性,当施工中出现开挖不均匀、突沉、翻沙等不利工况时,下部井壁受拉,易出现沉井开裂风险,甚至沉井基础折断、破损等风险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混凝土或钢壳混凝土沉井结构重而容易开裂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沉井基础,所述沉井基础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与抗裂性能,并能够缩短工况且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沉井基础,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内的预应力钢束,其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由四周外墙和内隔墙拼接而成,所述内隔墙设于所述四周外墙的内侧,并在四周外墙内侧形成井格;
其中,所述四周外墙依次由纵墙角点、纵墙中墙、横墙角点、横墙中墙、纵墙角点、纵墙中墙、横墙角点和横墙中墙拼接围成一周;
所述内隔墙包括纵墙直墙、横墙直墙和内隔墙节点,所述纵墙直墙和横墙直墙之间通过内隔墙节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墙角点和横墙角点呈“L”形,所述纵墙中墙和横墙中墙呈“T”字形,所述纵墙直墙和横墙直墙呈“一”字形,所述内隔墙节点呈倒“十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纵墙中墙同时连接横墙直墙,所述横墙中墙同时连接纵墙直墙或内隔墙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四周外墙和内隔墙的组件的端部分别设有用于装配连接的横向企口。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企口采用三角形、弧形、半圆形或方形企口,横向企口的开口横向距离为井壁宽度方向的1/3~2/3。
进一步的,所述四周外墙和内隔墙的组件内部均预留有预应力钢束孔道。
进一步的,纵墙直墙和横墙直墙内预留的为平行于墙体的单向预应力钢束孔道;纵墙角点、纵墙中墙、横墙角点、横墙中墙和内隔墙节点内预留的均为平行及垂直于墙体的双向预应力钢束孔道。
进一步的,在沉井的高度方向,所述沉井基础包括若干段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段,最底部的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段分别设有刃脚和凸缘。
进一步的,相邻的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段的连接处设有竖向企口。
进一步的,相邻的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段的结合面均设有结构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90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拒水、防滑、耐磨无纺布鞋套
- 下一篇:基于PLC控制的给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