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反接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0819.0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5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荣;薄传海;张光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裴素英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接 电路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反接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该防反接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组、第二二极管组以及负载,第一二极管组、第二二极管组均分别与负载连接,第一二极管组与第二二极管组均用于与一输入电源电连接;其中,当输入电源正接时,第一二极管组、第二二极管组以及负载通过第一回路导通,以使输入电源通过第一回路为负载供电;当输入电源反接时,第一二极管组、第二二极管组以及负载通过第二回路导通,以使输入电源通过第二回路为负载供电。本发明提供的防反接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具有即使出现反接情况,也能为负载正常供电,防反接的效果更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反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反接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各种家电、设备等应用电路中经常会出现两块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之间协调工作,其中一块板上的工作电源需要从另外一块板上取,这种电源通常是直流电,而直流电有正、负极之分,传输中经常面临正、负极反接的可能,出现此情况往往会损坏板子上的电源或负载。
现有解决反接问题大部分采用接线端子防呆,连接线与端子配合防呆,正、负极配置不同颜色的连接线等方式,此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反接的概率,但不能完全杜绝,且会增加成本与物料种类。还有一种方式是在被供电板上设计防反接保护电路,但基本上只能保证不烧毁电源或负载,对于安装复杂的产品,返工难度也大。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防反接电路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反接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反接电路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组、第二二极管组以及负载,所述第一二极管组、所述第二二极管组均分别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组均用于与一输入电源电连接;其中,当所述输入电源正接时,所述第一二极管组、所述第二二极管组以及所述负载通过第一回路导通,以使所述输入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回路为所述负载供电;当所述输入电源反接时,所述第一二极管组、所述第二二极管组以及所述负载通过第二回路导通,以使所述输入电源通过所述第二回路为所述负载供电。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防反接电路中,当输入电源正接时,输入电源可通过第一回路为负载进行供电,而当输入电源反接时,输入电源可通过第二回路为负载进行供电,因此,无论输入电源正接或反接,均能有相应的回路为负载进行供电,从而实现了防反接的目的。并且,通过该防反接电路,即使在安装时反接,也无需进行返工,进而使得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防反接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与所述负载并联。
可选地,所述滤波电容包括瓷片电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示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输入电源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所述第二二极管组包括第三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示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可选地,所述防反接电路还包括正极电源线与负极电源线,所述正极电源线分别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分别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反接电路还包括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与所述负载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0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