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质量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2293.X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1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梁朝;杨博文;强小军;侯恩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恩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86 | 分类号: | G01F1/86;G01N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朱荣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质量 流量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质量流量计,所述的密封板固设于管体内部上端,所述的隔板固设于密封板底部中端,所述的流量检测传感器固设于密封板底部后端,所述的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固设于密封板底部前端左侧,所述的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固设于密封板底部前端右侧,所述的固定套固设于管体前端下侧,所述的过滤罩固设于固定套内部,首先由流量检测传感器和隔板的配合作用,在实现液体流量检测的同时,能够与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进行分隔,避免相互干扰,其次通过在过滤罩两侧设计的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不仅达到对液体中的大颗粒物质的过滤阻挡,此外也利于工作人员对未过滤液体和过滤后液体密度的对比分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质量流量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质量流量计。
背景技术
流体的体积是流体温度和压力的函数,是一个因变量,而流体的质量是一个不随时间、空间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如前所述,常用的流量计中,如孔板流量计、层流质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转子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和椭圆齿轮流量计等的流量测量值是流体的体积流量。在科学研究、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经济核算和贸易交接等活动中所涉及的流体量一般多为质量。采用上述流量计仅仅测得流体的体积流量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通常还需要设法获得流体的质量流量。以前只能在测量流体的温度、压力、密度和体积等参数后,通过修正、换算和补偿等方法间接地得到流体的质量。这种测量方法,中间环节多,质量流量测量的准确度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直接测量质量流量的计量方法和装置,从而推动了流量测量技术的进步。
根据上述,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质量流量计,虽然能够对液体流量以及密度进行检测,但是无法在实现过滤的基础上,对液体的密度进行过滤前检测和过滤后检测的对比,不便工作人员掌握分析。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体化质量流量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体化质量流量计,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质量流量计,包括管体、密封板、隔板、流量检测传感器、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固定套、过滤罩,所述的密封板固设于管体内部上端,所述的密封板与管体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隔板固设于密封板底部中端,所述的隔板与密封板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隔板与管体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流量检测传感器固设于密封板底部后端,所述的流量检测传感器与密封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固设于密封板底部前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与密封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固设于密封板底部前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与密封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固定套固设于管体前端下侧,所述的固定套与管体一体成型,所述的过滤罩固设于固定套内部,所述的过滤罩与固定套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管体顶部还固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与管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管体左右两侧还固设有螺纹接口,所述的螺纹接口与管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密封板内部还固设有PLC处理器,所述的PLC处理器与密封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PLC处理器与控制面板采用电信号线连接,所述的密封板内部还固设有A/D转换器,所述的A/D转换器与密封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A/D转换器与PLC处理器采用电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罩内部还固设有排液阀,所述的排液阀与过滤罩采用热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体化质量流量计具有以下优点:
1、首先由流量检测传感器和隔板的配合作用,在实现液体流量检测的同时,能够与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进行分隔,避免相互干扰。
2、其次通过在过滤罩两侧设计的第一密度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密度检测传感器,不仅达到对液体中含有的大颗粒物质的过滤阻挡,此外也利于工作人员对未过滤液体和过滤后液体密度的对比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恩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恩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22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