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冷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2592.3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2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王成云;刘彬;熊豹;黄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3 | 分类号: | F28D1/0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散热器。散热器通过设置的前方散热管道、左右侧散热管道和上、下水室,并将上述部分合围而成筒形风道,使散热器内的冷却水通过散热片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通过前方、侧围的管道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整个散热器在散热能力不减少的情况下,风扇前部整体散热器厚度减薄,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散热面积,尤其适用于车辆散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或其它设备散热器,为一个比较大的矩形结构,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强就需通过增大矩形散热面积大或增加散热器的厚度,来增加散热器里水道及散热波带的展开面积,另外,还要在散热器与风扇之间加装护风罩,保证风量能最大限度通过正面散热器,利用空气流动带动热量的散发。
汽车轻量化以及越野车型机动灵活性的要求都不允许在发动机舱内让散热器占据较大的空间,如何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小对空间的占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列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散热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冷散热器,包括风扇、正面散热片、第一水室、第二水室,所述正面散热片置于风扇正面,所述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分置于所述风扇两侧,与所述正面散热片的内腔连通,该散热器还包括导流散热板,所述导流散热板分置于所述风扇的两侧,与所述第一水室、第二水室相邻且与所述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包罗的空间用于风扇风向导流。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室置于所述风扇的上侧,第二水室置于所述风扇的下侧,所述导流散热板分置于所述风扇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分置于所述风扇的左、右两侧,所述导流散热板分置于所述风扇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导流散热板包括两片内部中空的弧面散热板,所述两片弧面散热板呈同轴心线的括弧造型,与所述风扇等间距,与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外壁无缝隙连接,每片所述弧面散热板的中空腔体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室、第二水室连通。
通过用弧面散热板代替护风罩,占用同样的空间却起到散热和引流的双重效果,这样即便考虑到散热器在整车上的布置,减小正面散热片的尺寸时,也能保证良好的散热。
为了更好的利用风扇的侧面空间,保证侧向气流通畅,优选的,所述导流散热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片弧面散热板内侧的两片板翅式散热片,所述两片板翅式散热片均为弧形柱面,共同构成括弧造型,包括交替设置的散热排管和波纹带,与所述风扇等间距,且与所述弧形散热板间留有间隙,所述散热排管和波纹带间形成的蜂巢气道气流方向与所述风扇的扇叶轴夹角为 30—80度。
优选的,所述每片板翅式散热片的内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室、第二水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室的下底面为向上凸的弧形柱面,该弧形柱面的轴心线与所述弧面散热板的轴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室的上表面为向下凹的弧形柱面,该弧形柱面的轴心线与所述弧面散热板的轴心线重合。
这样,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除了容纳冷却液,同时也起到了护风罩的引流作用,使得同样的冷却风量能带走更多的热量。
为了增大风扇侧面的散热面积,优选的,所述弧面散热板的外侧板为波纹板。
优选的,所述两片板翅式散热片与所述第一水室、第二水室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这样,当环境温度较低,设备不需要太多的散热时,可以拆卸掉左、右侧的板翅式散热片,使得装置整体上更符合轻量化要求,同时冷却液走的路径更少更节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邮箱装置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2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