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循环人工膜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2999.6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宇;朱少禹;张腾飞;索轶平;徐涛;张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4;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循环 人工 | ||
1.一种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1),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进气管(11);
氧合组件,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内筒(2)和外筒(3),所述上盖(1)套设于所述外筒(3)的顶端,所述外筒(3)与所述内筒(2)限定出氧合腔,所述氧合腔内设置有氧合膜丝(4),所述内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隔板结构(5),所述隔板结构(5)在所述内筒(2)中分隔出分液腔(6),所述分液腔(6)的横截面积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变小,所述内筒(2)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导流孔(21),所述分液腔(6)通过多个所述导流孔(21)与所述氧合腔连通,所述内筒(2)的底端设置有进液管(22),所述进液管(22)与所述分液腔(6)连通,所述外筒(3)底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31),所述出液管(31)与所述氧合腔连通;
下盖(7),套设于所述外筒(3)的底端,所述下盖(7)上设置有出气管(71),所述出气管(71)通过所述氧合膜丝(4)与所述进气管(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上可拆卸设置有分液板(23),所述隔板结构(5)包括依次拼接的第一梯形板(51)、倾斜板(52)和第二梯形板(53),所述倾斜板(5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54),底部设置有底板(55),所述第一梯形板(51)、所述倾斜板(52)、所述第二梯形板(53)、所述顶板(54)、所述底板(55)和所述分液板(23)拼合形成所述分液腔(6),所述顶板(54)的面积小于所述底板(55)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孔(21)沿轴向等间隔分布于所述分液板(23)上,所述导流孔(21)的孔径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孔(21)均为等径的直孔,每个所述导流孔(21)的轴线均与所述内筒(2)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21)在所述分液板(23)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7)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进液管(22)依次贯穿所述避让孔和所述底板(55),并伸入所述分液腔(6)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31)位于所述倾斜板(52)远离所述导流孔(2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7)内均设置有支撑凸起(72),所述上盖(1)的支撑凸起(72)与所述内筒(2)的顶端插接,所述下盖(7)的支撑凸起(72)与所述内筒(2)的底端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7)内均设置有环形容纳槽,所述环形容纳槽同轴设置于所述支撑凸起(72)外,所述外筒(3)的顶端和所述氧合膜丝(4)的顶端均位于所述上盖(1)的环形容纳槽内,所述外筒(3)的底端和所述氧合膜丝(4)的底端均位于所述下盖(7)的环形容纳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循环人工膜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进液管(22)连通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用于维持血液体外循环时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29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岩屑助剂用混合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显示装置的普通外科用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