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水位关闭发动机怠速启停功能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4262.8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茜;陈满秀;陈元浪;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D11/10 | 分类号: | F02D11/10;F02B77/08;G08B5/3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卢兰 |
地址: | 5456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水位 关闭 发动机 怠速启停 功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通过水位关闭发动机怠速启停功能的系统,包括电源Ⅰ和怠速启停控制单元,所述怠速启停控制单元包括相串联的怠速启停电路和手动控制怠速启停电路通断的启停按钮K3,所述启停按钮K3的一端接电源Ⅰ的正极,所述怠速启停电路的一端接地,还包括通过监测水位高度进而触发怠速启停电路关闭的水位监测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驾驶员寻找关闭怠速启停功能的按键或方法,当过较深的涉水位置时,低水位监测电极A和高水位监测电极B以水作为导体接通水位监测控制单元,即可自动触发怠速启停电路实现关闭,关闭后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继电器KM2实现长时断开继电器KM1线圈的电路,避免多次涉水导致怠速启停电路被频繁触发开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怠速启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水位关闭发动机怠速启停功能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得到广泛运用。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通过在怠速情况下,智能启停发动机,能够有效降低油耗、减少废气的排放、避免发动机积碳问题。根据BELLFAR汽车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显示:1、标准排量1.6L小汽车怠速(发动机空转)时平均油耗为42ml/min(毫升/分钟),1L汽油平均怠速空转23.8分钟,全怠速三分钟能让汽车行驶1公里。2、汽车在怠速时油料不能完全燃烧,是造成发动机积碳的主要原因,发动机积碳会增加汽车能耗且会降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汽车怠速时所排放尾气中所含毒害物质是该车时速80公里/小时排放尾气的73倍。3、冷启动又称之为“钥匙启动”,工作时,启动电机满负荷运转,汽车高浓度喷油,耗油量巨大,平均48毫升/次,比怠速一分钟还要多。4、热启动就是系统微电脑信号精确启动,通过电脑指令进行差额能量补偿,控制启动电机超低负荷启动,超低油量精确点燃发动机停机时残留在缸壁的油料,实现低油量点火并达到残留油料的完全燃烧。热启动点火的平均油耗为2.1毫升/次,不到冷启动油耗的1/20。因此汽车发动机怠速启停技术是符合当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遇到堵车、红绿灯或者紧急制动时,该智能启停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运行状态信号,来判断车辆是否具备智能启停条件。同时,采集驾驶员操作信号,判断是否执行智能启停,实现智能监测及操控功能。当驾驶员踩刹车、车辆驻车怠速时,发动机自动熄火;当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或松开刹车时,发动机智能启动。
当然,该系统功能是随着车辆的点火系统工作而自动开启的,驾驶人员也可以手动解除该怠速启停功能。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南方的大暴雨容易在低洼的地段积水,而大部分驾驶员并不是汽车专业人士,很少会手动关闭怠速启停系统。而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功能是车辆点火后自动开启,驾驶员容易在关键时刻因忘记关闭该怠速启停功能,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在涉水状态下二次启动造成的损坏。
当出现强降雨时,车辆通过积水较深路段,如果怠速启停系统未关闭,一旦车辆在涉水途中被堵怠速停下来,怠速启停系统就会自动熄火,然后再次自动启动发动机,容易造成对发动机的二次伤害。致使发动机连杆变形,活塞、缸体受损,严重的会导致发动机报废。即使驾驶员购买了车损险,因大暴雨的天气下或者涉水时忘记关闭汽车启停功能,导致车辆涉水后的二次启动,造成发动机的损坏,保险公司将不予赔付,同时发动机的维修、更换都将会造成车辆的严重贬值,给驾驶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很多驾驶员因此一上车启动车辆之后就先关了怠速启停功能,甚至有专业人士专门设计了免破线禁止发动机怠速启停功能随车辆点火后自动开启的插件,把这一符合当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国家政策的高科技技术就直接禁用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4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