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渣水沉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5134.5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亮;于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市开平立鑫精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36/04;B01D21/01;B01D21/24;B01D2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2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渣 沉降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渣水沉降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底基板;第一挡壁,环绕设置在底基板的四周边缘;以及第二挡壁,环绕设置在底基板上,位于第一挡壁围设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挡壁的上端面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沿第二挡壁的周向均布有多个,所述溢流槽的深度呈阶梯式排布,其深度由第二挡壁靠近排水口的一端向两侧逐渐增加;其中,第一挡壁上设置有排水口;第二挡壁围设形成沉降区域,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围设形成溢流区域,废渣在沉降区域完成沉降后,废水能够沿第二挡壁的边缘进入溢流区域,并从排水口排出。本申请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渣水沉降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的初步处理多采用在沉降池内加入絮凝剂,通过絮凝沉淀的方式,除去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达到水处理效果。
然而现有的沉降池多采用并排布置的方式,在其中一个沉降池内完成絮凝沉淀过程,再排放进下一池体内,这种方式虽然也可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占用空间面积较大,对于场地要求较为严格。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废渣水沉降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渣水沉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渣水沉降系统,包括:
底基板;
第一挡壁,环绕设置在底基板的四周边缘;以及
第二挡壁,环绕设置在底基板上,位于第一挡壁围设形成的区域内;
其中,第一挡壁上设置有排水口;第二挡壁围设形成沉降区域,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围设形成溢流区域,废渣在沉降区域完成沉降后,废水能够沿第二挡壁的边缘进入溢流区域,并从排水口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沉降区域内连续通入废渣水,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过程,沉淀物因自重向下沉积,随着液面的上涨,处理后的废水沿第二挡壁的侧边沿溢出至溢流区域内,沿着溢流区域流动,最终从排水口排出。通过将第二挡壁环绕设置在第一挡壁的内部,第二挡壁将第一挡壁内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废渣水经过初步沉降处理后,沿着第二挡壁的边沿自动溢出,不仅节省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实现了沉渣与废水的自动分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挡壁的上端面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沿第二挡壁的周向均布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区域内的液面上升至溢流槽底面所在高度时,能够沿溢流槽排进溢流区域内,对沉降区域内废水的排放起到导流作用。
可选的,所述溢流槽的深度呈阶梯式排布,其深度由第二挡壁靠近排水口的一端向两侧逐渐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槽深度阶梯分布,沉降区域内形成液面差,更加有利于废水的排放;第二挡壁上与排水口相对应一侧的溢流槽深度最浅,因此沉降区域内废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优先向远离排水口的一侧流动,废水能够沿着溢流区域流动至排水口,进一步延长了絮凝时间。
可选的,所述溢流区域的底面为斜面,且该斜面靠近排水口的一端为较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高度差的影响下,能够促进溢流区域内废水的流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于底基板上的投影的圆心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区域的沿流路径上每一位置的宽度均相等,有利于处理后废水的正常排放。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壁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二挡壁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溢流区域内废水排放不及时时,废水不会溢出至沉降系统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市开平立鑫精选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市开平立鑫精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51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