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人流取样袋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5614.1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梅;李秀英;杨上娣;张四友;梁栋;钟沛文;匡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鹏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人流 取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人流取样袋,包括袋体、转换接口和滤网,袋体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与转换接口连接,滤网与袋体连接,滤网设置于袋体中,转换接口设置有吸宫管接口,袋体连接有负压接口,袋体以及滤网均设置为透明构件。本人流取样袋,在人流术中手术医生可以通过透明的袋体以及透明的滤网直接观察绒毛膜及胎儿组织是否完整,使人工流产成功率提高,避免造成漏吸。手术结束后,将本装置的转换接口以及袋体的连接部分离,取出滤网就可以进行漂洗、转移标本的操作,不必移动负压瓶,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本装置在给患者进行人工流产时取样安全可靠,并且本装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人流取样袋。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早孕妇女胚胎停育发生率逐年升高,人工流产术中取样送绒毛培养病例也随之增加,目前人工流产术中留取无菌线毛仍采用通用的人工流产负压吸引装置,由无菌吸引管连通负压瓶。由于负压瓶为循环利用有菌装置,因此术中操作者必须仔细留意当宫腔内吸引出来的绒毛停留在无菌吸引管部位时,即刻需要助手切断负压。术者将无菌管拿出患者体内,逐步倒出管内绒毛组织放置入无菌生理盐水碗中漂洗后及时送检。手术操作环节繁琐,并且需要配备助手随时解除负压装置;同时,术中负压较难控制,绒毛极易通过负压顺流吸引进入有菌负压瓶内,造成绒毛污染,影响后续染色体培养,导致检测失败;另外,在将绒毛从无菌吸引管转移入无菌生理盐水碗过程中,需要手工倒置或挤压无菌吸引管从而取出组织,也极易造成组织破碎及污染,影响后续培养环节。
此外其他不用送绒毛培养病例中,人工流产时也要采用负压装置吸出早期妊娠产物进行漂洗和观察,为了观察绒毛膜及胎儿组织是否完整,吸出物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是否需要送病理检查,一般常用漏勺过滤,吸出物中绒毛组织等物质容易被水冲走,吸出物中绒毛组织等物质经过繁琐的环节容易被丢失而影响了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准确度,并容易造成漏吸或多次刮宫给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在反复冲洗吸出物时,污水常四处溅射,污染了医护人员的隔离衣、皮肤及周围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人流取样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人流取样袋,包括袋体、转换接口和滤网,所述袋体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转换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与袋体连接,所述滤网设置于袋体中,所述转换接口设置有吸宫管接口,所述袋体连接有负压接口,所述袋体以及滤网均设置为透明构件。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流取样袋,在人流术中手术医生可以通过透明的袋体以及透明的滤网直接观察绒毛膜及胎儿组织是否完整,使人工流产成功率提高,避免造成漏吸。手术结束后,将本装置的转换接口以及袋体的连接部分离,取出滤网就可以进行漂洗、转移标本的操作,不必移动负压瓶,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本装置在给患者进行人工流产时取样安全可靠,并且本装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与转换接口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网包括网体和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安装件、支撑件和至少三个连接件,至少三个所述连接件呈三角型分布,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安装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所述安装件与袋体连接,所述网体与连接件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在负压吸引时,网体内存在有生物组织,这些生物组织会导致网体变形从而导致堵塞负压接口,引起抽吸不畅,框架能极大程度上限制网体的变形,能极大程度上避免负压接头堵塞的情况发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网体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
通过上述方案,卡槽与卡块的配合使网体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未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5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空作业跌落安全防护服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诊刮术的新型诊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