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水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9932.5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6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谭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静 |
主分类号: | G01F23/58 | 分类号: | G01F23/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8400 四川省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河流 水位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整体呈L型且拐角处焊接有肋板,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绕线电机,两个绕线电机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便携和操作简单的配重筒来取代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块,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并且操作简单方便,配重筒深入淤泥内,保持更强的稳定性,即使河水冲刷,也能保证长时间内不会产生晃动以及倾斜的状态发生,并且设置有钢丝绳,其受力面积小,在河水的冲刷下,能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利用定位杆上的刻度来确定河水的深度,在钢丝绳使用时间长后,可以启动两个绕线电机,从而使得在水中部分的钢丝绳能够进行更换,避免长时间腐蚀下,影响配重筒的拔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水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水位监测为目前水利工程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本领域在针对该水位监测技术上投入不可估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然该水位监测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且该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传统的水位监测设备无法针对河流进行有效的水位监测工作,传统的水位监测设备在进行监测时,大都设置有配重物沉入河底(大部分为混凝土浇筑物),使其稳固在河底,然后在其上放置有柱体或其他带有刻度的装置用来显示刻度,从而得出水深(例如水坝上的柱体等,均是用来监测水位),但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造价较高,使用寿命较短,在河流中的监测装置,由于水体不停的流动冲刷,导致监测设备受水体腐蚀严重,并且位于水底的配重物大都是与河底淤泥层贴合,在河水的流动下,容易产生倾斜晃动的现象,此种的情况发生将直接导致传统的水位监测设备短时间内无法正常工作,在需对水位监测设备重新安放时,则直接导致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水位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整体呈L型且拐角处焊接有肋板,所述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绕线电机,两个绕线电机对称设置,所述绕线电机插入有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支架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轮,所述定位杆设置在绕线电机与导向轮之间,所述定位杆底端固定安装有浮板,所述浮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浮板正下方设置有配重筒,所述配重筒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顶端固定安装有滚轮,其中一个绕线电机的绕线辊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其中一个导向轮并穿过其中一个通孔,所述钢丝绳穿过其中一个通孔的一端绕过滚轮然后穿过另一个通孔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另一个通孔的一端绕过另一个导向轮并与另一个绕线电机的绕线辊固定连接,所述配重筒底端固定连接有配置环,所述配重筒顶端内壁内设置有气腔,所述配重筒内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配重筒内设置有绞龙,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穿过隔板并与绞龙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配重筒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排料管,两个排料管分别与配重筒相通,两个排料管分别设置在绞龙的顶端两侧,所述配重筒的内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驱动电机顶端与配重筒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两个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插板,两个插板的另一端分别穿出安装箱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绕线电机通过线路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和驱动电机均通过线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筒与安装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便携和操作简单的配重筒来取代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块,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并且操作简单方便,配重筒深入淤泥内,保持更强的稳定性,即使河水冲刷,也能保证长时间内不会产生晃动以及倾斜的状态发生,并且设置有钢丝绳,其受力面积小,在河水的冲刷下,能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利用定位杆上的刻度来确定河水的深度,在钢丝绳使用时间长后,可以启动两个绕线电机,从而使得在水中部分的钢丝绳能够进行更换,避免长时间腐蚀下,影响配重筒的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静,未经谭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99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的电极杆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双频RFID标签读写指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