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00093.2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90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赖前成;邓永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代述波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准确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包括管体,贯穿设置于管体内的导丝机构,安装于管体上的第一囊体,安装于管体上且膨胀后体积大于第一囊体膨胀后体积的第二囊体,与第一囊体连接的第一充液机构,与第二囊体连接的第二充液机构,以及设置于第二囊体表面的防滑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在需要将导管固定位置时,先通过第一充液机构向第一囊体内充液,使得第一囊体膨胀,对于血管内壁起到短暂固定的作用,再通过第二充液机构向第二囊体内充液,使得第二囊体膨胀,实现对血管内壁的稳定固定作用,可避免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滑动,便于后续支架的搭建,从而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
背景技术
主动脉疾病特别是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致死率极高的心脏大血管急症。据统计,未治疗者5年死亡率为50%~76%,而合并心肺疾病者的死亡率高达93%。90年代以前,外科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达5%~26%,截瘫发生率为4.6%。
胸主动脉瘤指的是发生在主动脉窦、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的动脉瘤,是胸部主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形,呈瘤样突出。各种原因造成的胸主动脉局部或多处向外不可逆性的扩张或膨出,形成的“瘤样”包块,称之为动脉瘤。动脉瘤共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这三种。覆膜支架主要可用于封堵破口,起到治疗主动脉瘤的作用。
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在血液的冲击作用下,内膜逐渐剥离、扩展,从而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随着血流的冲击,血管剥离逐渐延展呈瘤样扩张,进而可发展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引起心包出血产生心包填满,甚至大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中国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全球发病率中居于首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理结构复杂多样,近年来资料显示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方法,其中,外科手术技术难度大,对术者和手术室的要求较高,故而介入治疗的方法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手术以其小切口,低创伤,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在这些手术操作中快速、准确、稳定地让导丝、导管、支架等介入耗材到达所需要到达的位置成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困难手术中,由于缺少可靠有效的辅助装置,手术的困难程度可能大幅度提高,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手术,而需要转为开放手术治疗。这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创伤、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中,需要多个支架叠加放置时,有时候由于主动脉形态及病变原因,需要先行在降主动脉远端植入一个前端有裸支架的支架,再在近心端选择植入特定支架,有时候存在支架位置移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后续支架的位置。究其原因,是因为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滑动从而导致的。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定位准确的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其能够防止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包括管体,贯穿设置于管体内的导丝机构,安装于管体上的第一囊体,安装于管体上且膨胀后体积大于第一囊体膨胀后体积的第二囊体,与第一囊体连接的第一充液机构,与第二囊体连接的第二充液机构,以及设置于第二囊体表面的防滑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丝机构包括贯穿设置于管体内的导丝管,以及活动穿插于所述导丝管内的导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液机构包括第一注射开关、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注射开关和第一囊体连通的第一输液管,其中,第一输液管位于管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充液机构包括第二注射开关、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二注射开关和第二囊体连通的第二输液管,其中,第二输液管位于管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0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八工位转盘式表带组装设备
- 下一篇:排气管、盖体以及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