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锚下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17365.X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6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刘海亮;邱廷琦;周斌;骆明成;张启帆;何岗;王海桥;陈宏;周孝林;任杰;杨蕊矫;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114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垫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锚下垫板,属于预应力构件技术领域,本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将锚下垫板的各部件由传统方式中变截面的锥形改进成等截面形状,改善了锚下垫板使用时与混凝土的受力关系;同时,由于各部件均呈现为等截面形状,制造实施难度更低,甚至可以直接采用管材切割成型,进而有效改善了锚下垫板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构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锚下垫板。
背景技术
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建设领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预先张拉混凝土受拉区的钢筋、钢绞线,待混凝土具有强度后放张,使受拉区混凝土受到预加的压应力,从而提高构件刚度以及最大程度利用高强钢材。锚具则是预应力张力体系中极为关键的部件,其性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张力体系的受力情况,从而决定建筑物后期使用的强度和刚度。
在预应力体系中,锚下垫板浇筑于混凝土表面,承担着传递荷载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主流的锚下垫板筒一般采用的是锥形结构形式,主要由通过铸铁工艺一体成型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所构成,其具有如下缺陷:(1)采用铸铁工艺成型,依赖于模具,实施成本较高,同时由于铸铁生产工艺落后,对环境污染严重;(2)铸造工艺所制造的锚下垫板为便于拔模,其结构形式展现为锥形,这导致其外形类似于刃口,对锚下混凝土造成劈裂,混凝土受力并不理想,在更高级别预应力张拉体系中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锚下垫板,其制造工艺更为简单,同时,与混凝土的受力关系更为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锚下垫板,所述锚下垫板具有中心孔,所述锚下垫板包括沿中心孔轴向依次排布的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均具有依次连通以构成所述中心孔的内孔,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呈在中心孔轴向上等截面的形状。
优选的,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在中心孔轴向上的截面均呈空心矩形。
优选的,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在中心孔轴向上的截面均呈空心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中相邻的两者间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端板、传力筒、中间板、延伸筒和底板采用等截面管材切割成型或者采用板材拼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端板上形成有第一灌浆孔,所述传力筒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和传力筒内孔相连通的第二灌浆孔,所述锚下垫板还包括具有灌浆流道的灌浆件,所述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通过所述灌浆件的灌浆流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灌浆件为灌浆管。
优选的,所述端板和中间板均沿中心孔径向延伸至所述传力筒的外侧,所述锚下垫板包括有设于端板和中间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分别与所述端板、中间板延伸至传力筒外侧的部位连接;和/或,
所述中间板和底板均延伸至所述延伸筒的外侧,所述锚下垫板包括有设于中间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分别与中间板、底板延伸至延伸筒外侧的部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与传力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与延伸筒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73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盖板自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梳齿可加热的吹风梳子及其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