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化学生物实验药剂准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18476.2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99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北;陈思凝;罗艾民;王媛媛;王如君;多英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化学 生物 实验 药剂 准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移动化学生物实验药剂准备器,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区、第二储存区和电气室,第一储存区、第二储存区分别设置有储存柜,储存柜设置有集液槽,且集液槽内部设置有液体传感器,电气室设置有真空泵和压缩机。通过储存分区、压缩机、真空泵、控制器、显示器、多个传感器和电磁锁、电动阀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对实验试剂进行分类存放,还能实现储存条件可控,实验取样过程可控的功能。此外可移动箱式结构,不仅方便整体携带,提高标准化实验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实验试剂储存管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及生物学实验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移动化学生物实验药剂准备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发生的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药剂使用不规范引起的。这些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格外重视,例如,从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场检查的通知》(教技发中心[2015]149 号)开始,每年对全国高校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在此背景下,高校、科研单位开始加大力度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管理体系及硬件建设上的投入。
然而,科研实验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断尝试新的设想,通过实验验证,才能产出新的成果,推动科技的发展。以化工工艺反应评估实验为例,对于很多实验过程复杂、不确定性大、实验药剂具有危险性质的反应风险评估实验,实验人员需要在测试前期去样品储存库一次性领出几种、十几种甚至更多的药剂,还需要保证不同性质的药剂在运送到实验室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一旦测试过程中发生误用等情况,轻则实验失败,浪费了药剂和时间,重则可能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可移动化学生物实验药剂准备器,能够对实验试剂进行分类存放,不仅能满足常规试剂的存储,同时还能满足对温度、压力有特殊要求的生化试剂存储,适用性更广,同时可移动箱式结构,不仅方便整体携带,提高标准化实验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实验试剂储存管理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移动化学生物实验药剂准备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区、第二储存区和电气室,所述第一储存区、第二储存区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储存柜,且每个储存柜都设置独立柜门和电磁锁,所述储存柜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和称重盘,储存柜底部开设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底部设置有液压传感器,所述称重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电气室设置有压缩机和真空泵,所述压缩机、真空泵均设置有独立电动阀,且分别与第二储存区相连通,所述储存柜设置有温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警报器,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接收模块、逻辑判断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电磁锁、称重传感器、液压传感器、电动阀、温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警报器和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和固定臂,所述支架包括丝杆、螺旋套、竖杆和T型板,所述丝杆位于储存柜底部一侧边缘中心处,所述竖杆对称设置于丝杆两侧,所述丝杆贯穿于T型板中心,所述竖杆均贯穿于T型板的两端,所述螺旋套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旋套包括第一螺旋套和第二螺旋套,所述第一螺旋套位于T型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螺旋套位于T型板的下方,所述固定臂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T型板与第一夹臂对应端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上贯穿有螺杆,且螺杆贯穿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端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壁体上套设有固定链,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与固定链对应处均开设有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柜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在每个所述储存柜内均设置有通风口,且所述通风系统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计算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材质为绝缘材料,且表面涂覆盖有耐腐蚀涂层,所述第一储存区、第二储存区的内壁材质为抗爆材料,且表面均覆盖有耐腐蚀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18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杆组对旋转平台
- 下一篇:一种自防护式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