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池底曝气增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30974.9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9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失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王仁飞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池底曝气 增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池底曝气增氧机,包括电机、浮球和曝气叶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套管,有一通气管的上端插接在套管的下部,套管侧壁开设有进气孔或进气槽,进气孔或进气槽与通气管的上端口相通;通气管的下端与曝气叶轮固连,所述的曝气叶轮包括盘状体,盘状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轴孔,盘状体内部对称设置有若干径向曝气孔,若干所述的径向曝气孔与轴孔相连通,通气管下端插接轴孔内,通孔与通气管内部相通;在盘状体顶部位于轴孔四周对称设置有若干离心导水板;本实用新型在叶轮顶部增设置有驱动板,叶轮旋转时驱动板使水底产生离心的水流,有利于曝气扩散;具有结构简单、增氧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氧机,具体一种池底曝气增氧机。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 206156871 U的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深水曝气机增氧机的结构,包括电机、浮体和叶轮;所述在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之间设置有延伸管,延伸管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延伸管上端部的侧壁上,出气口设置在延伸管的下端部并与叶轮连通;延伸管的上端套接有下连接座,在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上连接座,上连接座的中心开设置与输出轴端部形状匹配的轴孔,电机输出轴穿过轴孔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下连接座顶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容置腔或容置孔,上、下连接座的底部和顶部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花键和相对应的螺孔,上下连接座结合时,花键相互啮合螺孔相互连通,同时电机输出轴和螺母容置于容置腔或容置孔内,并且通过螺杆穿过螺孔通过螺母将上下连接座固连。
延伸管通过上、下连接座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而进气口设置在延伸管上端部的侧壁上,由于采用了连接座连接电机输出,从而降低了进气口的高度,进气口高度只比水面稍高,池面产生波浪时水流就会进入到延伸管内,从而影响曝气量;另外叶轮通过离心力在叶轮内部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水面的空气吸到叶轮内部,并通过叶轮内部径向离心孔排出叶轮,叶轮旋转时在水底没有在没有产生水流,增氧只在叶轮四周较小的范围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底曝气增氧机,将通气管通过套管与电机轴连接,通气管上的进气口设置在上端口,这样通气管进气口上移,增氧机在工作时水流不容易进到入通气管内,同时通气管与电机轴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在叶轮顶部增设置有驱动板,叶轮旋转时驱动板使水底产生离心的水流,有利于曝气扩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增氧效果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池底曝气增氧机,包括电机、浮球和曝气叶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套管,有一通气管的上端插接在套管的下部,套管侧壁开设有进气孔或进气槽,进气孔或进气槽与通气管的上端口相通;通气管的下端与曝气叶轮固连,所述的曝气叶轮包括盘状体,盘状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轴孔,盘状体内部对称设置有若干径向曝气孔,若干所述的径向曝气孔与轴孔相连通,通气管下端插接轴孔内,通孔与通气管内部相通;在盘状体顶部位于轴孔四周对称设置有若干离心导水板。
所述的套管上部的一侧开设有螺孔,有一螺杆旋接在螺孔内,螺杆卡接在电机输出轴上将套管固连在电机输出轴上。
所述的进气槽为套管的下部自下而上开设的轴向槽,轴向槽将套管下部分割成瓣状,通气管插接在套管下部,在两个瓣状部侧壁垂直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套管和通气管的第一通孔,有一螺杆穿过第一通孔后与螺母连接使得瓣状部箍紧通气管;轴向槽上端高于通气管上端口的位置,使得通孔管上端口通过轴向槽与套管外侧相通。
在所述盘状体轴孔上端口设有凸环,通气管下端插接在凸环内,凸环和通气管下端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后与螺母连接将通气管的下端与曝气叶轮固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通气管的进气口从上部侧壁移到上端口,并且采用套管来连接电机输出的通气管,这样不便简单连接结构,并尽可能提升过气口的高度,避免增氧机工作时水流进入到通气管内,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盘状体顶部位于轴孔四周对称设置有若干离心导水板,离心导水板在曝气叶轮旋转在池底产生离心的水流,这样有利于曝气气体的扩散,提升增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30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高温采场热管降温通风装置
- 下一篇:瞳距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