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制剂囊壳自动上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34906.X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3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庭宪;王德毅;梁玉林;王昌斌;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7 | 分类号: | A61J3/07;B65G53/50;B65G53/46;B65G53/36;B65G53/6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制剂 自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制剂囊壳自动上料系统,包括设备囊壳罐,设备囊壳罐的底部设有囊壳出口,顶部设有囊壳进口,还包括物料囊壳罐,物料囊壳罐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囊壳输送管道与囊壳进口连接,设备囊壳罐的内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物料囊壳罐出料口处囊壳输送管道上开设有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进口通过进气管道与压缩机相连,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囊壳自动上料系统,能够将囊壳自动加入到设备囊壳罐中,实现囊壳的自动上料控制,不再需要人员干预,减少人工劳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制剂囊壳自动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制药生产胶囊产品时,胶囊充填设备的上料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即人工观察料盒里面物料的多少,当胶囊少于正常高度就需要人工加入,以满足设备正常生产;如图1所示,设备生产时囊壳从囊壳出口进入设备,人工观看物料罐囊壳的多少进行手动加入,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需要操作工一直长时间观察物料囊壳罐的囊壳多少,容易造成人员眼睛疲劳,且有安全隐患;同时未及时加囊壳,会造成设备缺料停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胶囊充填设备的上料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制剂囊壳自动上料系统,能够将囊壳自动加入到设备囊壳罐中,实现囊壳的自动上料控制,不再需要人员干预,减少人工劳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固体制剂囊壳自动上料系统,包括设备囊壳罐,设备囊壳罐的底部设有囊壳出口,顶部设有囊壳进口,还包括物料囊壳罐,物料囊壳罐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囊壳输送管道与囊壳进口连接,设备囊壳罐的内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物料囊壳罐出料口处囊壳输送管道上开设有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进口通过进气管道与压缩机相连,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相连。
所述传感器包括囊壳高位传感器,囊壳高位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囊壳低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囊壳自动上料系统,能够将囊壳自动加入到设备囊壳罐中,实现囊壳的自动上料控制,不再需要人员干预,减少人工劳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囊壳自动上料系统,当设备囊壳罐内的囊壳位置高度降低到囊壳低位传感器位置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打开,压缩后的空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压缩空气进口,压空把囊壳输送管道内的囊壳吹入设备囊壳罐中,物料囊壳罐内的囊壳从底部持续的输入到输送管道中;当囊壳位置高度升高到囊壳高位传感器位置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关闭,完成囊壳的自动上料;本实用新型通过高位、低位传感器及控制系统实现设备囊壳罐的自动上料,能够大大的减少人工劳动力,避免了因为人工操作带来的设备停机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囊壳进口所处的高度高于物料囊壳罐出料口所处的高度;所述囊壳输送管道呈三段式结构,包括分别与囊壳进口、物料囊壳罐出料口连接的两段水平管道以及连接两段水平管道的竖直管道;通过上述设置结构,即囊壳自动上料的推动力完全是靠压缩空气的吹力,这样设备囊壳罐内的物料到达低位或者高位传感器时,物料能够立即加入或者立即停止加入,相比现有通过靠物料自身的重力进行加料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需要上料时,输送管道内是填充满了囊壳的,只要电磁阀一打开,输送管道前端的囊壳能够立马进入到设备囊壳罐内,保证了上料的即时精准性,而一旦需要停止上料时,只要电磁阀一关闭,输送管道内物料便会立马停止运动,避免了现有方式在关闭阀门时输送管内的物料仍然会在重力作用下从管道输入到料罐中的情况,实现了囊壳自动上料的快速准确以及上料量的精准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控制系统中的电路实现原理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34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泡棉贴胶机构
- 下一篇:一种物流处理中心快速扫描分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