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及防撞块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41957.5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东;张苗;杨辉;吴海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橙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三门县东海橡胶厂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E02B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地址: | 3171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条 桥梁 防撞块 防撞块组 | ||
本实用新型的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由发泡材料一体成型,包括防撞块本体;所述防撞块本体的一侧设有A凸耳,另一侧设有两个B凸耳;所述两个B凸耳间隔一定的距离对称分布在防撞块本体的两端,从而在两个B凸耳之间形成与A凸耳相配合的槽口;所述A凸耳插入槽口内可以实现两个防撞块的拼接;所述A凸耳上设有A安装孔,对应的,所述B凸耳上设有B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其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自浮性能好,可随着水位涨落上下自动适应水面高度,在船只撞到桥墩时起到吸能作用,减少对桥墩和船只的损伤。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组,实现了防撞块的组合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墩防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及防撞块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跨海、跨河桥梁的数量日益增多,航道通航密度逐年增加。相对的,船舶航行中对桥梁的碰撞事故也越来越频繁严重。船撞桥一般都是在船舶失控或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船舶撞击桥墩时的船速较大,船的撞击力较大,最终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力非常惊人,而且撞毁桥梁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桥梁的桥墩,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桥墩防撞设施,用于提高桥墩的防撞性能,避免其受船舶撞击。较为常见的就是在桥墩的外围设置防撞墩,目前的防撞墩大多数采用混凝土材质或者钢材。但是这两种防撞墩在碰撞时很容易对船舶造成重大损坏;而且混凝土破损后不易修复,钢材常年在水中易腐蚀、维护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其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自浮性能好,可随着水位涨落上下自动适应水面高度,在船只撞到桥墩时起到吸能作用,减少对桥墩和船只的损伤;此外,多个防撞块可以拼接成防撞块组,而且防撞块损坏后可以单独进行更换,方便快捷。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组。
对于防撞块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它由发泡材料一体成型,包括防撞块本体;所述防撞块本体的一侧设有A凸耳,另一侧设有两个B凸耳;所述两个B凸耳间隔一定的距离对称分布在防撞块本体的两端,从而在两个B凸耳之间形成与A凸耳相配合的槽口;所述A凸耳插入槽口内可以实现两个防撞块的拼接;所述A凸耳上设有A安装孔,对应的,所述B凸耳上设有B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易于安装和拆卸;其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自浮性能好,可随着水位涨落上下自动适应水面高度,在船只撞到桥墩时起到吸能作用,减少对桥墩和船只的损伤;此外,在防撞块的两侧设置对应的凸耳与槽口,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再使用连接件即可实现两个防撞块的拼接,将其连成一个整体,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作为优化,前述的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中,所述防撞块本体的表面上可以设有反光膜。反光膜的设计能够增加夜晚可视性,通过对灯光的反射,起到夜间诱导、警示驾驶员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块本体上设有反光膜的表面具有一定弧度。防撞块本体表面弧度的设计有利于增大防撞块朝向船只的面积,增加了反光面积,使得反光效果更好,从而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视觉功效,可以更大程度保障船只行驶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作为优化,前述的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中,所述A凸耳与B凸耳的形状、大小可以相同。从而,使得多个防撞块安装完成后整体性好、美观度高。
对于防撞块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自浮式链条型桥梁防撞块组,包括多个前述的防撞块本体,以及连接件;相邻两个防撞块本体首尾相接,所述A凸耳插入对应的槽口内,并与槽口两端的两个B凸耳相配合,使得A凸耳和B凸耳上的安装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连接件穿过A凸耳和B凸耳上的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穿出安装孔的部位设有固定孔,并通过穿过固定孔的螺栓实现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橙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三门县东海橡胶厂,未经浙江橙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三门县东海橡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1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