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控充气压力感应气垫床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42421.5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0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安;张茜;陆骏;刘欣;郑贝贝;周鑫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林伟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压力 感应 气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控充气压力感应气垫床,可以对横向间隔排列的气囊进行交替或同时充气,以便根据需要对患者全身各部位的交替减压,避免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压力;还可以直观展示患者的体位、重点部位受压情况以及维持某一体位的时长,为患者和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翻身判断信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气垫层、压力感应层、可视化装置、芯片和气泵,气垫层包括有多个横向并排设置的气囊,气囊连接气泵,压力感应层设于气垫层下侧,压力感应层中设有压力传感器,可视化装置可模拟显示体位图像并咸显示受压部位压力信息,芯片内设于压力感应层或可视化装置中,压力传感器、可视化装置和气泵均与芯片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控充气压力感应气垫床。
背景技术
使用气垫床是预防临床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之一。现有气垫床主要由一体式充气气垫加充气泵组成。
目前最新针对气垫床进行改进或创新的研究仅限于防止气垫移位和增加压力调节方面两方面,公开号为CN11015141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气垫床及控制方法,该气垫床气囊呈纵向分布,包括气压压力感受器和独立充气、放气的三个纵向排列的条状气囊,所述气囊分别通过导气管与气源装置连接,所述气源装置包括气泵与控制器,所述控制方法方法包括操控发出信号的控制功能按键,气泵根据信号对待充气无进行充气或抽气,操作控制功能按键关闭气泵。
公开号为CN2116104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气垫床,该气垫床分为第一气垫和两个第二气垫,第二气垫通过气泵连接,随着压力改变自动调节两侧压力,达到辅助翻身的功能,该气垫床还设置了卡槽固定床单,以防止床单松散。
上述两个专利都提供了调节气垫床气压的气垫床方案,但是在第一个专利中,只能凭借患者主观感受,使用遥控器调节气压压力,当患者主观感受受限或无法(正确)表达感受时遥控调节将失去优势;且当患者调整卧床姿势,例如抬高床头或抬高床位时纵向气囊会因此发生折叠,导致气囊内气压不稳定,减压效果下降,甚至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而第二个专利则是借助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气囊内压力产生变化达成的辅助翻身,当患者无力自动控制体位时,如被动侧卧后受重力影响,一侧气囊感受患者身体压力变化促进翻身侧气囊压力过度增加,导致过度翻身将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气垫床的临床使用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常用的气垫床充气压力都是恒定的,不利于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调整,容易导致患者某些部位受压过大而产生压力性损伤。
2.者使用气垫床时,医护人员无法方便、准确的得知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大小,导致翻身不及时或不能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措施,从而增大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的可能性。
3.每位使用气垫床的高危患者,护士要建立相应的体位翻身卡,定时翻身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文书记录工作,工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控充气压力感应气垫床,可以对横向间隔排列的气囊进行交替或同时充气,以便根据需要对患者全身各部位的交替减压,避免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压力;还可以直观展示患者的体位、重点部位受压情况以及维持某一体位的时长,为患者和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翻身判断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控充气压力感应气垫床,包括气垫层、压力感应层、可视化装置、芯片和气泵,所述气垫层包括有多个横向并排设置的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气泵,所述所述压力感应层设于气垫层下侧,压力感应层中设有可检测身体各部位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可视化装置可模拟显示体位图像并咸显示受压部位压力信息,所述芯片内设于压力感应层或可视化装置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可视化装置和气泵均与芯片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2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