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关于升白针的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44353.6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虹;谭俊峰;徐爱春;贾小凤;钱申贤;施鹏飞;黄细莲;谢亚萍;陈况;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315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林伟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于 升白针 注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关于升白针的注射装置,包括壳体、容器和推杆,壳体内设有壳腔,壳腔包括调节腔、置杆腔和置器腔,容器内设有活塞,推杆贯穿壳体的两端,调节腔内设有调节件,调节件包括移动板和翻转板,移动板通过旋转轴与翻转板翻转连接,旋转轴内设有扭簧,扭簧能够保持翻转板朝向推杆翻转,翻转板朝向推杆的面设有定位块,推杆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朝向推杆的端部等距阵列的定位槽,当定位块置于定位槽内时,调节件的口径大于置杆腔,壳体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两端分别朝向壳体的两端,旋转轴在移动槽内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关于升白针的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化疗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当患者在化疗后发生了粒细胞减少,使用升白针有助于减轻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及降低患者因为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风险。升白针通用名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使用目的主要包括:
1、以治疗为目的:患者在化疗后进行常规血常规监测时,如果发生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医生会根据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使用升白针,一般是在化疗的7-14天使用;
2、预防性使用:一般是在化疗前24-48小时,或是化疗后的24-48小时使用,以预防为目的的升白针主要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化疗强度,以及降低患者在化疗后的感染风险,但不是每个患者在化疗后都需要预防性地使用升白针,是否使用预防性的升白针,主要是取决于他治疗的目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强度、患者本身合并感染的风险及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常患者在一天内升白针的注射量为一般为1.6ml,300ug,一般升白针剂是储存在小瓶的玻璃容器内,每个容器内所存有升白针的量一般为400ul,75ug,使用时医护人员或者患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相应注射量的升白针剂,注射至患者体内。
若患者自行注射升白针,则会存在以下缺陷:
1、患者除了要携带装有升白针剂的玻璃容器外,还有额外携带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的酒精棉花等,携带所需的物件较多,且每次注射时需要从玻璃容器内抽取药剂,进行注射,过程相对较为繁琐。
2、患者自行注射升白针剂时,需要按医嘱把控注射量,普通患者作为非专业人员,对于注射器侧壁的刻度把控没有医护人员专业,同时部分视力不佳的患者,甚至难以自行读取注射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关于升白针的注射装置,患者自行注射时,能够根据听觉来辅助辨别所设置的升白针的注射量,然后根据设置的升白针的注射量朝患者体内注射即可,同时升白针的注射类似于胰岛素笔,患者自行注射时,所需要携带的物件更少,更为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关于升白针的注射装置,包括壳体、容器和推杆,壳体内设有壳腔,壳腔包括调节腔、置杆腔和置器腔,调节腔和置器腔分别设于置杆腔的两端,置器腔、置杆腔和调节腔依次连通,置杆腔的口径小于调节腔的口径,且置杆腔的口径小于置器腔的口径,容器和壳体可拆卸连接,容器与壳体螺纹连接,容器的口径大于置杆腔的口径,且容器的口径小于置器腔的口径,容器背向壳体的端部设有注射针头,容器内填充有注射液,容器内设有活塞,活塞的外周面贴合容器的内周面朝向注射针头移动,推杆贯穿壳体的两端,推杆的口径小于置杆腔,调节腔内设有调节件,调节件包括移动板和翻转板,推杆贯穿移动板,移动板设于定位槽背向容器的方向,移动板通过旋转轴与翻转板翻转连接,旋转轴内设有扭簧,扭簧能够保持翻转板朝向推杆翻转,翻转板设于移动板朝向容器的方向,且翻转板设于推杆的外周侧,翻转板朝向推杆的面设有定位块,推杆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朝向推杆的端部等距阵列的定位槽,定位槽设于壳腔内,当定位块置于定位槽内时,调节件的口径大于置杆腔,壳体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两端分别朝向壳体的两端,旋转轴贯穿移动槽,且旋转轴在移动槽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4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红外线理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放射源的屏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