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胶框的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48276.1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文;胡方亮;阳万涛;田文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河源市华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0 | 代理人: | 郝红建;石其飞 |
地址: | 517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胶框的限位结构,包括中胶框,中胶框内设导光板,所述中胶框内侧沿Z轴方向的区域设有若干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与导光板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限位凸台对导光板在Z轴方向的位移进行限位,所述中胶框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长侧边上设置限位凸台,或者短侧上设限位凸台,或者长侧边和短侧边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胶框内侧设置限位凸台,对导光板在Z方向进行限位,从而能保证膜材与中胶框内壁始终能有间隙存在,即产品中胶框不会压到膜材,因此从根本上改善膜材与中胶框内壁Z向间隙不足带来的品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用的背光模组,具体地说是一种背光胶框的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设计,背光中胶框与膜材表层设计会预留一定的间隙,目的是保证在高低温状态下在Z方向膜材能有足够间隙去实现胀缩。但是实际运用过程中产品经常会出现膜材与中胶框表层出现 Z向间隙不够的情况,导致膜材无法伸缩,从而出现高温膜皱等品质不良。分析间隙不够其中的一个原因为导光板在Z方向(胶框的厚度方向)未实现限位。目前最多只是将导光板定位膜材的凸台部分延伸,与中胶框限位。上述结构导致导光板在Z方向会有局部移动翘起的情况,影响的结果是该局部膜材与中胶框的Z向间隙变小甚至使得中胶框压到膜材,影响背光效果。由于目前的结构设计,无法在导光板上做很多凸台,过多的凸台设计会完全限制导光板的Z向位移,同时目前产品结构的硅胶设计对导光板也只是X,Y方向限位,无法实现Z向限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胶框的限位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胶框的限位结构,包括中胶框,中胶框内设导光板,所述中胶框内侧沿Z轴方向的区域设有若干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与导光板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限位凸台对导光板在Z轴方向的位移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中胶框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长侧边上设置限位凸台,短侧边不设限位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中胶框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限位凸台设在短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胶框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限位凸台设在长侧边和短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为规则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一体成型在中胶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长侧边上设置的限位凸台和短侧边上设置的限位凸台的数量、形状、大小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长侧边和短侧边上设置的限位凸台为至少三个时,该至少三个限位凸台间的距离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在导光板的边缘所对应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凸台的结构设计限制了导光板的Z向移动,从而能保证导光板上设置的膜材与中胶框内壁始终能有间隙存在,即产品中胶框不会压到膜材,因此从根本上改善膜材与中胶框内壁Z向间隙不足带来的品质问题,提升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凸台实施方式一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凸台实施方式二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凸台实施方式三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导光板装配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8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折边机的压花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包装袋折边机的收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