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51886.7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5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白延红;姚丽丽;程宇培;曹雪峰;李伟;全文博;常龙;黄林喜;吴安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4G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001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装置 施工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以解决防护装置使用范围小,灵活性差,安全性低的问题。所述防护装置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内支撑梁中。上述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定组件和至少一组防护组件。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至少一组固定组件设置在内支撑梁的外周,且与内支撑梁紧固连接。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每组防护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内支撑梁两侧的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在固定组件背离内支撑梁的一侧,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均与相应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护单元与相应第二防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内支撑梁的宽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器械,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混凝土内支撑梁进行基坑支护时,通常需要在混凝土内支撑梁上设置防护装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安全通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混凝土内支撑梁的两侧设置膨胀螺栓,之后利用膨胀螺栓安装防护装置的方式。
但是上述方式易对混凝土内支撑梁造成破坏,并且利用上述方式搭设的防护装置受限于混凝土内支撑梁的尺寸,导致防护装置的行走通道较窄,并且防护装置适用范围小、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用于扩大防护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灵活性,确保内支撑梁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内支撑梁中。上述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定组件和至少一组防护组件。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至少一组固定组件设置在内支撑梁的外周,且与内支撑梁紧固连接。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每组防护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内支撑梁两侧的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在固定组件背离内支撑梁的一侧,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均与相应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护单元与相应第二防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内支撑梁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装置中,将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内支撑梁的外周,且与内支撑梁紧固连接。此时可以避免使用膨胀螺栓等零件,进而避免对内支撑梁造成破坏。接着,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在固定组件背离内支撑梁的一侧,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均与相应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护单元与相应第二防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内支撑梁的宽度。通过在内支撑梁的两侧设置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内支撑梁上行走或设置设备时从内支撑梁上掉落,确保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又由于第一防护单元与相应第二防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内支撑梁的宽度,此时工作人员在内支撑梁上可以通行的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变大,进一步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使防护装置的尺寸不再受限于内支撑梁的尺寸。进一步地,在上述固定组件和防护组件的配合下,防护装置不仅可以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内支撑梁,扩大了使用范围,同时还易于组装和拆卸,灵活性强,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器械。该施工器械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器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装置和内支撑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装置和内支撑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51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检测浓度的二氧化氯投加器
- 下一篇:一种动物疫病检测用隔离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