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种子收集的套袋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53168.3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53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王垚;杨亮;龚杰;韩松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张丽楠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种子 收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于种子收集的套袋,包括包括收集袋,所述收集袋的开口端缝制有第一卷边套,所述卷边套内穿设有第一拉绳,所述收集袋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种子袋,所述种子袋的开口端设有第二卷边套,所述第二卷边套内穿设有第二拉绳,用于解决目前的套袋收集完毕后摘下套袋时一旦打开袋口种子将大量撒出,若将植株偏斜摘取套袋极易将植株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种子收集的套袋。
背景技术
在室内外套袋、留种研究试验中,简便、高效操作一种套袋装置,在农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也可以保证收获的试验样品的完整性,由此得到好的果实是后续试验成功的基础。
目前,套袋作为一种收集种子的惯用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如现有专利(CN201520852726.8)一种多用途微粒种子袋,通过在袋口位置设置抽绳,将套袋套在植株上后通过拉动抽绳即可将套袋固定在植株上用于种植收集,虽然固定比较方便,但在收集完毕后摘下套袋时一旦打开袋口种子将大量撒出,若先将植株偏斜再摘取套袋又极易将植株破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种子收集的套袋,用于解决目前的套袋收集完毕后摘下套袋时一旦打开袋口种子将大量撒出,若将植株偏斜摘取套袋极易将植株破坏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种子收集的套袋,包括收集袋,所述收集袋的开口端缝制有第一卷边套,所述卷边套内穿设有第一拉绳,所述收集袋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种子袋,所述种子袋的开口端设有第二卷边套,所述第二卷边套内穿设有第二拉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进行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卷边套和第二卷边套均为外卷边。使收集袋内壁较为平整,避免第一卷边套和第二卷边套内卡入种子,方便使用。
进一步,所述收集袋包括固定连接的袋体和网罩。通过设置网罩便于透气,同时在还可在不摘下收集袋的情况下喷洒药水。
进一步,所述网罩的孔径为40~60目。避免孔径过大导致种子漏出。
进一步,所述袋体由透明材料制成。收集袋的透光性较好,同时便于观察收集袋内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将收集袋套在植株上后通过第一拉绳可将收集袋的袋口束紧固定在植株的茎秆上,由于种子袋位于靠近开口的位置,当收集袋的袋口束紧收缩时种子袋的入口可位于种子袋内壁的下端位置,将第二拉绳拉紧将种子袋的出口束紧后可将种子袋的出口封闭,在收集种子时种子可自行滚入种子袋内进行存储,避免出现在摘取收集袋将第一拉绳解开打开收集袋时收集的种子将大量撒出的情况,同时在摘取收集袋时不用将植株倾斜,可较好的避免破坏植株。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玉米花粉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集袋套设在植株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集袋套设在植株上后的纵截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袋体1、第一卷边套11、第一拉绳12、网罩2、种子袋3、第二卷边套31、第二拉绳32、植株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53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