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闸输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53554.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7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略;石进;金国强;李浙江;肖骏;范大林;孙国洪;李晓燕;刘炳锐;叶润丞;姜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C1/06 | 分类号: | E02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余菲 |
地址: | 3100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闸 排水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闸输排水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河口,该系统包括船闸与蓄水池,船闸包括闸室,蓄水池设置在所述船闸的一侧,所述蓄水池与所述船闸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蓄水池与所述闸室的连接廊道,所述连接廊道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接廊道开通与关闭的连接阀门,所述蓄水池靠近所述外海域的一侧设置有外侧闸门。该船闸输排水系统可实现外海域的咸水外部循环,减小咸水进入内河,有效降低防咸费用与减淡能耗,经济环保。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运工程的通航建筑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闸输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船闸是应用最广的通航建筑物,船闸根据连通器原理通过开启和关闭充泄水阀门,调控闸室水位,实现闸室内船舶的阶梯状升降,克服航道水位落差造成的航行困难。
现有技术中,建设在江河入海口处的船闸,在船舶过闸时存在大量的水体交换,大量的咸水进入内河,加大了防咸压力,不同水体交融容易产生絮凝淤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闸输排水系统,该船闸输排水系统可实现外海域的咸水外部循环,减少咸水进入内河,有效降低防咸费用与减淡能耗,经济环保。
船闸的结构一般包括上闸首、下闸首、上游输水阀门、下游输水阀门以及位于上闸首与下闸首之间的闸室,下闸首靠近外海域设置,上闸首靠近内河水域设置,上游输水阀门靠近上闸首设置,下游输水阀门靠近下闸首设置,上游输水阀门用于实现闸室与内河水域之间的充泄水,下游输水阀门用于实现闸室与外海域之间的充泄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闸输排水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河口,该系统包括船闸与蓄水池,船闸包括闸室,蓄水池设置在所述船闸的一侧,所述蓄水池与所述船闸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蓄水池与所述闸室的连接廊道,所述连接廊道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接廊道开通与关闭的连接阀门,所述蓄水池靠近所述外海域的一侧设置有外侧闸门。
上述船闸输排水系统工作过程中,利用蓄水池蓄水功能将闸室内的咸水排入蓄水池内,可避免大量咸水进入内河水域,有效减少防咸费用,降低减淡能耗,经济环保,并可在退潮时,打开外侧闸门,将蓄水池和闸室内的咸水排出外海水域,并冲排外海域淤积的泥沙,减小外海域的泥沙淤积,因此,本申请中的船闸输水系统利用蓄水池的充、泄、蓄、排功能实现外海域的咸水外部循环,减小咸水进入内河水域的水量,降低淡水水体进入外海域的水量,进而可减小不同水体交融产生的絮凝淤积。同时蓄水池还可协助下闸首的闸门同时对闸室进行充水,可有效提高充水速度,缩短船闸充水时间,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并可增加船闸的通过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廊道的个数为多个。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多个连接廊道,可有效提高船闸与蓄水池之间充泄水的速度,缩短船闸的充泄水时间,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并可增加船闸的通过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冲沙装置,用于松散所述蓄水池池底的淤积泥沙。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退潮近尾声,船闸与蓄水池向外海域泄水的同时打开冲沙装置,冲沙装置将蓄水池池底的淤积泥沙松散开,泥沙与水体一并泄入外海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冲沙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蓄水池内设置多个冲沙装置,可有效提高冲沙排淤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水池靠近所述内河水域的一端设置有内侧闸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洪水期间,有大量弃水时段,可将蓄水池的内侧闸门与外侧闸门同时打开,既可对蓄水池及下游冲淤,又可增大枢纽泄水量,减小汛期泄洪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船闸输排水系统还包括防冲设施,设置在所述蓄水池的上游和/或下游。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防冲设施可防止船闸输排水系统免受洪水冲刷毁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53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