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浅圆仓集中自动控仓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56629.2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0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张学娣;杨文生;陆峰;王健刚;刘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25/22 | 分类号: | A01F25/22;E04H7/22;F25B4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颜海良 |
地址: | 212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圆仓 集中 自动 控仓温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圆仓集中自动控仓温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谷冷机、多个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等解决了现有浅圆仓控温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等实现每个浅圆仓的独立温控,保证温度控制的精确度;通过谷冷机、进风管、第一分管为浅圆仓输送冷风,保证每个浅圆仓内的温度在设定值内,保证浅圆仓内的粮食质量;通过出风管、第二风管回收浅圆仓内多余的冷源以及热源,节约能源。通过第一冷凝水排水口、第二冷凝水排水口及时将进风管与出风管内的冷凝水排出,避免水汽进入浅圆仓内,对浅圆仓内的湿度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浅圆仓集中自动控仓温系统。
背景技术
浅圆仓具有仓容大、粮层厚、储粮稳定、占地面积小、机械化程度高及储粮成本低等特点,是我国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粮食流通状态”项目中引进的中转与储备兼用仓型,经过20多年的使用,浅圆仓现已成为我国当今在新仓建设中的主流仓型。
浅圆仓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抗震能力强,密封性能好。但是由于浅圆仓直径大、粮堆高、仓容量大,也给储粮技术的使用和储粮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现有的浅圆仓内的温度控制自动化程度低,控温系统集成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粮食的储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圆仓集中自动控仓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浅圆仓集中自动控仓温系统,包括谷冷机,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多个浅圆仓,一端通过第一主管与谷冷机出口连通的进风管,一端与进风管连通且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分管,安装在第一分管上的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第二主管与谷冷机入口连通的出风管,一端与出风管连通且另一端与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分管,安装在第二分管上的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浅圆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谷冷机一侧设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谷冷机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单元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第二主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单元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冷凝水排水口;出风管上设有多个第二冷凝水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谷冷机、多个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等解决了现有浅圆仓控温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等实现每个浅圆仓的独立温控,保证温度控制的精确度;通过谷冷机、进风管、第一分管为浅圆仓输送冷风,保证每个浅圆仓内的温度在设定值内,保证浅圆仓内的粮食质量;通过出风管、第二风管回收浅圆仓内多余的冷源以及热源,节约能源。通过第一冷凝水排水口、第二冷凝水排水口及时将进风管与出风管内的冷凝水排出,避免水汽进入浅圆仓内,对浅圆仓内的湿度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图中:
1-谷冷机,2-浅圆仓,3-第一主管,4-进风管,5-第一分管,6-第一电磁阀,7-第二主管,8-出风管,9-第二分管,10-第二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2-第四电磁阀,13-温度传感器,14-PLC控制器,15-第一冷凝水排水口,16-第二冷凝水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有限公司,未经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56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热带云雾林草本标准样方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职英语词汇拼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