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混合于骨修复材料的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66666.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9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尹曼莉;王耀宏;宋之言;陈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混合 修复 材料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混合于骨修复材料的注射器,属于注射器技术领域,该便于混合于骨修复材料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壳,注射壳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塑胶柱,两个塑胶柱上端均活动卡接有固定盖,两个固定盖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下端均活动卡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的前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固定块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从而通过注射卡头在使用排除的药物时进而挑选针管,从而便于治疗患者,通过注射壳圆周内壁固定连接的伸缩杆来减轻上端第二固定杆的压力,使得在药物混合时减轻药物之间的抖动,让药物的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射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混合于骨修复材料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理念及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骨科领域,医务人员凭借尽可能小的手术创口并结合可注射修复材料,进行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这样有效避免了大切口、大剥离、大损伤的发生,进而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中,使用的可注射修复材料通常为多种粉末状材料和液体材料组合,使用时需采用注射器进行即时混合成型;采用即时混合的方式往往导致混合不均、操作繁琐,从而影响手术进程及治疗效果。
在使用手术时,因需要注射药物来治疗患者,且在放入药物时药物需要通过需要搅拌观察比例,来进行让药进行散发,且混合比例搭配较慢,使得药物不能充分散发来治疗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混合于骨修复材料的注射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放入药物时药物需要通过需要搅拌、来进行让药进行散发和混合比例搭配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混合于骨修复材料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壳,所述注射壳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塑胶柱,两个所述塑胶柱上端均活动卡接有固定盖,两个所述固定盖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下端均活动卡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圆周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插接柱,两个所述插接柱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插接柱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塑胶珠,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两个所述塑胶珠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卡接块内,所述注射壳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的相靠近端均固定连接有合剂管,两个所述合剂管的圆周内壁均活动插接有圆形塑胶推杆,两个所述合剂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液体盒,所述收纳液体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向前延伸并贯穿注射壳的前端,所述流通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注射卡头,两个所述圆形塑胶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插接防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注射壳的圆周表面活动插接有塑胶卡套,所述塑胶卡套的下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三角支撑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注射壳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筒,所述圆形筒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塑胶螺纹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注射壳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伸缩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收纳液体盒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合剂管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注射壳的圆周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塑胶柱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标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66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旅居车用隐藏式坐便器机构
- 下一篇:一种骨填充材料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