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管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67555.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4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赖培云;陈日坚;谢静文;方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A61M3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姚勲杰 |
地址: | 51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管连接件,包括内置腔、第一连接部、导管、第二连接部、控制器,位于所述内置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通过螺装或是插接方式连接着导管,所述导管为透明胶管结构,所述导管的末端连接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外置输液管插接配合,位于所述导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导管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导管内外喷涂有遮光层,导管整体为不透明的遮光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导管对接且能够保证在使用状态能够更好的与留置针头及外置的输液器进行连接,且本新型的结构避免采用传统的连接器用的三通的转接头磕破病人的皮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管连接件。
背景技术
原有的输液管连接留置针结构多数为一个整体固定的三通结构,通过三通结构对接端头固定,三通的转接头由于体积比较大而且是硬性塑料,一个是容易磕破病人的皮肤,另外在使用后需要扔掉造成浪费,属于一次性的产品。原有整体不便于外置对接输液管使用,且原有的三通结构的转接头上没有相应的流量控制器(以往的流量控制器均是固定于外置输液导管上),不便于人为操作,为此本申请特别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输液管连接件,以此来满足医疗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连接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输液管连接件,包括内置腔、第一连接部、导管、第二连接部、控制器,位于所述内置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通过螺装或是插接方式连接着导管,导管依次并排排列,所述导管为透明胶管结构,所述导管的末端连接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外置输液管插接配合,位于所述导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内置腔上端为固定的对接头,对接头通过螺纹连接着留置针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导管内外喷涂有遮光层,导管整体为不透明的遮光管。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矩形片状,插接于导管上,且位于所述控制器上开有贯通的矩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的矩形槽的宽度小于导管直径。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矩形槽的一端固定开有圆弧槽的贯通孔,贯通孔的直径大于导管直径。
所述矩形槽由圆弧槽的贯通孔的位置向下呈锥形状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腔为圆柱管腔结构,且上下贯通,位于所述内置腔底部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置腔贯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2-3个,第一连接部依次并排排列且伸缩管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末端固定设有固定头,固定头通过螺装或是插接方式连接连接着外置输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置腔通过插接或是螺装方式固定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导管上贯穿固定设有固定器,固定器为矩形片状结构,且位于固定器上固定开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两端及中间部位固定开有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设置成不同颜色的矩形片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导管对接且能够保证在使用状态能够更好的与留置针头及外置的输液器进行连接,且本新型的结构避免采用传统的连接器用的三通的转接头磕破病人的皮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器与导管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中心医院,未经汕头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67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钣金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伤口冲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