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袢钛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69804.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烨;王世坤;曾胜;丰玫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帮专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 代理人: | 陆茵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街道南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袢钛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袢钛板,包括钛板主体,钛板主体包括牵引线孔、翻袢线固定孔、4‑12中的偶数个翻袢线孔,翻袢线固定孔上设有卡位槽,牵引线孔和翻袢线孔分别设于钛板主体上翻袢线固定孔的两侧,且翻袢线孔分两排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带袢钛板结构简单,便于医师操作,减少手术风险。配套线通过特殊的走线方法进行自锁,使韧带移植物在骨隧道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位置的能力。通过钛板主体上的多个翻袢线孔分散配套线受力,延长配套线寿命。同时在满足性能的要求后,可以相对减小配套线的直径和袢钛板所有通孔的大小,配套线的直径和袢钛板所有通孔可以减小至原孔径的40%‑100%,以此达到减少袢钛板和配套线的摆动,增加术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常见修复交叉韧带器械的钛板。
背景技术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常用手术方法为带袢钛板固定方法以及界面螺钉固定方法。其中带袢钛板固定方法是通过带袢钛板链接韧带移植物两端或一端,再穿过骨隧道,将韧带移植物固定在骨隧道内。
在人体膝关节的韧带重建手术过程中,线圈的复杂程度和医师的操作便捷性直接影响手术时间、患者病痛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韧带移植物的松紧程度、带袢钛板线圈的牢固程度将影响术后效果。
目前常用的带袢钛板类型分别为固定线圈的钛板和可调节线圈的钛板,固定线圈的钛板由于在手术中无法改变线圈长度,需要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测量和计算出线圈长度,具有较大的手术难度以及手术风险。可调节线圈的钛板,目前常见于使用双线圈或三线圈,线圈缠绕复杂、步骤繁琐、手术操作时间长,不利于医师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韧带重建系统的带袢钛板,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袢钛板,包括钛板主体,所述钛板主体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椭圆体等所有利于穿过骨隧道的形状。所述钛板主体包括牵引线孔、翻袢线固定孔、4-12中的偶数个翻袢线孔,所述的翻袢线固定孔上设有卡位槽,所述牵引线孔和翻袢线孔分别设于钛板主体上翻袢线固定孔的两侧,且翻袢线孔分两排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翻袢线孔的数量为4、6、8、10、12个,奇数时配套线走线时会发生交叉,影响操作且效果不理想。
进一步地,所述钛板主体的材料选自纯钛、TC4钛合金、PEEK、碳纤维、镍钛合金、或其他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钛板主体的长度大于钛板的宽度和厚度,且优选地,钛板主体的长度小于3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钛板主体上所有孔为通孔,且边缘均设有倒角,防止割伤配套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袢线孔、牵引线孔、翻袢线固定孔之间的壁厚(相邻两孔的孔边缘的间距)应至少大于0.3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袢线孔孔径0.6mm~6mm,优选为1.2mm;所述的牵引线孔孔径0.6mm~12mm,优选为2mm;所述的翻袢线固定孔孔径0.6mm~12mm,优选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位槽深度为所述袢钛板主体厚度的1/2-3/4,优先为2/3;所述的卡位槽直径为所述翻袢线固定孔孔径的1.5-4倍,优选为2.5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根配套线在钛板主体通过特殊穿线方式进行穿线。
配套线材料为高分子材料(聚丙烯、PET、聚乙烯纤维等),其头部有一个绳结或其他类似结构使配套线头部固定在翻袢线固定孔的卡位槽内,配套线尾部从另一端穿出,所述绳结或其他类似结构完全置于卡位槽内,其厚度小于卡位槽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69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安全工具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体育训练装置